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3)(图)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有一本珍贵的藏书——《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德文原版的藏书堪称是教育史上的奇书,据说是美国的惟一珍本。这本书于1818年写成,作者卡尔•威特是一位清贫的牧师,他记述了弱智儿子在14岁以前的成长过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赛德兹说:“把一个低智儿童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作者在第三章“我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中,详细介绍了在儿子三岁之前的早期教育。作者“根据儿童潜能递减的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着某种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最佳时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千万不能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时期。”

作者为了尽早发挥孩子的潜能,从婴儿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抚时就开始教育儿子。他和妻子以最敏锐的感觉去感知婴儿的需要,随时解除儿子的不愉快,为以后教育和训练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他在儿子4个月时,吃母乳前给孩子一点柑橘汁,后来又给一些水果泥、青菜粥。他认为“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只给儿子喜欢吃的食物,但是在两岁之前不给儿子吃肉。德国有句谚语“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他认为“菜食疗法”可以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比如多吃马铃薯会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

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教育孩子就是教孩子读书、识字、学习知识,而作者认为一个孩子从婴儿到成人的过程中,方方面面都可以纳入教育的范畴,至今为止很多父母甚至许多教育专家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比如在饮食方面,我们总认为吃的越多越好,越有益于健康。而作者认为给婴儿吃的过饱,会阻碍孩子的脑部发育,有害于孩子的健康,容易患上肠胃疾病,也会导致孩子长大之后过于依赖物质的享受。

一次他的妻子给儿子喂奶之后,看到儿子在哭就又给儿子喂奶,他马上夺走奶瓶。尽管儿子的外祖母非常生气,但他还是坚持不给孩子喂奶。他告诉妻子疼爱孩子不是一味的顺从孩子,要以谨慎的态度来培养和教育孩子,妻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后,就不再过分的顺从孩子了。可能我们会觉得作者这样做未免过分了,但是作者认为培养优秀的孩子就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不应该忽视任何看起来微乎其微的地方。

作者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对儿子进行体能训练,着重“保持儿子的健康心情”,认为愉快是健康的关键。如果周围的气氛阴郁的话,孩子就会消化不良,身体不健康,所以孩子居住的房间应该是令人心情愉快的。天气晴朗时,他会把儿子带到田野里,让孩子眺望绿色的原野,并且经常让儿子在屋外睡觉,便于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

作者极力反对把孩子包起来,以免妨碍孩子手脚的自由活动,认为这种活动就是婴儿的运动;在婴儿睡觉时,他也极力反对把孩子裹的紧紧的,认为“一个健康的人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束缚”。一次女佣怕他的儿子冷,把孩子裹在被子里,结果孩子满脸通红、哇哇大哭,于是他马上把被子打开,让儿子在床上自由自在的活动,儿子就不再哭了,显的非常高兴。我们大多数人虽然都疼爱孩子,但是真正懂得疼爱孩子的人却不多,大人觉的看起来很舒服,可是对孩子却是一种痛苦。

当他的儿子6周时,长的像4个月的孩子,儿子的健康使人们非常吃惊,这就是经常呼吸新鲜空气,进行运动的结果。在儿子2、3周时,他让孩子在木棍上做悬垂运动(不是强迫孩子做),还有一种是训练孩子抓住作者的手指。因为婴儿与生俱来就有“把握反射”,在两个月后这种“把握反射”消失时,孩子的胳膊已经练的非常有力了,为提前进行爬行训练打下了基础。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精心的培养,他的儿子从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健康活泼的孩子。(待续)

本文留言

作者心怡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