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起源于仓颉,是神对人类的最大恩典之一,是神给人的最珍贵的恩赐。(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寂寞”,现代汉语解释为冷清孤单、清静,或者静寂无声。“寂”为静,没有声音。“寞”为寂静、清静。
《康熙字典》对“寂”有如下解说:[说文]无人声也。本作𡧯。从宀尗声。[徐曰]此𡧯寞字。今文作寂。[广韵]静也,安也。[易・系辞]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尚书・序孔疏]道本冲寂。非有名言。又[晋书・顾恺之传]为山阴令,昼日垂帘,门堦间寂。又或作𡧘。
《康熙字典》对“寞”有如下解说:[说文]寂寞,无声也。本作嗼,今文作寞。[前汉・扬雄传]惟寂寞自投阁。[韩愈文]钓于寂寞之滨。又通作漠。[楚辞・远游]野𡧘漠其无人。又[宋玉・九辩]欲𡧯漠而绝端兮。亦借用莫。
“寂寞”原始含义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寂寞”呢?
“寂寞”二字的部首都是“宀”。“宀”就汉字索引来说,是部首之一,象屋顶之形,俗称“宝盖头”。“宀”的甲骨文写法如下:
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宀”最早的意思是指房子。据现代专家的考证,最早的房子并不是为人准备的,而是部落用来祭祀的。祭祀在远古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因此,“宀”是祭祀的场所。
“寂”是由“宀”和“叔”组成的。“叔”的篆书写法如下:
根据字形,“叔”是手去拾起一个豆器或者是手去持一个木杖。豆器是一种祭祀用的器皿,在祭祀中有重要的作用。木杖则是祭祀中常用的法杖。
“寞”是由“宀”和“莫”组成的。“莫”的篆书写法如下:
根据字形,“莫”是上下有四个草丛,围绕中间一个太阳,寓意太阳落山到草丛里去了。因此“寞”意为晚上太阳落山。
进一步引申,太阳落山又意味着什么?
根据当代专家的解析:祭祀场所是用来供奉神明和礼敬神明的地方,太阳落山说明祭祀典礼完成,这时需要整理祭祀时用到的器物,这种状态叫做“寂寞”。也就是说,夜幕降临,光明不再,祭祀完成,神明退去,这时人没有了对神明的精神依托,这被称为“寂寞”。
原来“寂寞”如此紧密地联系着人与神明啊!人失去了对神的精神寄托才会“寂寞”!
自古就流传着,中国的汉字是神传文字,中国文化是神传文化,此言果然不虚呀!
中国文字起源于仓颉,是神对人类的最大恩典之一,是神给人的最珍贵的恩赐,文字是非常神圣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西汉末年的《春秋元命苞》也称,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文字传给人类之时,引动“天雨粟,鬼夜哭”的景象,可见文字的力量非同小可,具有惊天动地的神奇内涵。(《仓颉造字与民间惜字习俗》)
《历代名画记》作者、唐代画家张彦远(公元818—907年)认为,仓颉造字引发如此异象,是因为文字深藏造化的奥秘,可以洞悉万物包括隐形的精灵的形态,有了文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仓颉创造的文字,被后人称作“上古文字”。(《仓颉造字与民间惜字习俗》)
在中国显然经过一段人与神共处的岁月,神曾经直接传授文化给人类,神传的文化经过时间淬炼而能历久而弥坚,所以中国人对天有无限的敬崇,“敬天”不只是代表中国文化是信神文化,更是神传文化的表征与内涵同在的体现。(《中国为何叫“神州”?中国人的骄傲!》)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