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监管环境趋严 中资银行加入SWIFT项目

【看中国2017年5月24日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5月22日称,自今年1月推出其全球支付创新项目--SWIFT gpi(global payment innovation)后,至今中国已有13家商业银行加入该项目,以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加快速、透明、可追溯的跨境支付服务;这13家银行跨境支付业务约占中国跨境支付金额总量的80%。

SWIFT发布的新闻稿显示,加入gpi项目的中资银行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13家机构。

据路透5月23日报道,“此前,在跨境支付中,汇款信息在SWIFT网络里的传递是分段、孤立及碎片式的,没有内在逻辑联系,任何一方都无法看到一笔汇款的动态。”某中资银行相关人士称,而SWIFT gpi通过统一技术和服务标准,可以实现资金的迅速到账、流程透明,形成可全程追踪的全景图。

有央企财务公司人士表示,在传统的跨境支付操作中,企业作为付款方无法获悉银行操作的时间、流程以及入账时间,增加了其进行资金回笼预测的难度。

“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以前一般是4-5天,但我们是按周甚至当天就要进行资金回笼统计的。”他称,“现在一笔跨境汇款花费的时间约为10-15分钟……同时我们还能掌握支付链条上的相关信息,也便于对境外资金进行归集和使用。”

同时,面对日趋严格的国际监管环境,gpi项目也有利于银行应对跨境支付过程中产生的反洗钱风险。有银行人士就谈到,在银行发出汇款指令后,如果发现该资金存在反洗钱问题,只要资金未进入受益人账户就可以随时撤销。

SWIFT亚太欧非区首席执行官何亚伦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SWIFT gpi项目也将支持中国“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良莠不齐,比如一笔资金已经到账了,但(在传统支付模式中)付款方及付款银行均不知情,有些国家就会把已经到账的资金当做生意谈判的筹码,而gpi可以增加汇款到账的确定性。”某股份银行人士称。

SWIFT上月公布,3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占比为1.78%,继续位居第六。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