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5月2日讯】一句“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让人们记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福斯特。
以下是这位校长在哈佛的一次演讲。
她用本人的亲自阅历告知我们,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处所。
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计划。
这个习惯好像从小就有,一直连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旅行让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简直天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
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含混,让通信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
所以,孩子们的未来一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
由教导界、商界首脑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巧委员会”刚公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摸索,相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味其余国家的食品;熟习交通路线和公共标记;欣赏形式各异的建造;领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休会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天气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洋溢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
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大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干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收彼此的不同,尊敬相互的差别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我们应该怎么样旅行?
懂得世界的办法有许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考虑回想。”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含语言、文化、当地情形和摄影技能。
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中兴有根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
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略的询问,能够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削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辅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谋划好的任务。
在生疏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
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应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走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
只有让他们充足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换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才能,增强团队协作,才能真正进步自己。
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时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当真地欣赏。
犹如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修建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带着激昂和疲乏、收获与成长,我们完成了旅程,但这并不是一个停止,我们分开了那里,但却把对陌生国度的思考也一并带了回来。
除了留在头脑里的回想,我们还有日记、明信片、相片,我们还有各种类型的小组探讨,这些都会让一次旅程的收成变得更长更厚重,直至我们下一段的重新开端。
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国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赞助孩子们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
他们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机构需求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任务,而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下,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示的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遇。
不仅是孩子们,每次,当我和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陌生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楚的自己。
当孩子们在成长中一次次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那么,当他们长大后要面对的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畏惧,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很多人会说,孩子太小了,让他们在七八岁出国他们能记住什么?更别说在低幼的孩子了。他们什么都不懂。
实在,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误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判定一个人是否取得什么,我们会通过他的表达或者他的转变作为断定的标准。
但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晰有效地抒发他们的收获反应他们的成长。
于是大人们很武断地说,他们年纪太小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以后都记不得。其实,也许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等到十多岁的时候他不记得了,但对于他在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不凡。
也许我们不必带他们出国,但是常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想到一样和不一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触,自身就是一种成长。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大生活的广度的出发点,我喜欢那句话:
Life is not adestination,but ajourney
生活不是目标,而是旅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