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荒”到“资产荒”再到“负债荒"(图)

【看中国2017年4月23日讯】2013年下半年,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但实体经济利率基本保持稳定;2013年下半年,超储率始终在2.1—2.3%,历史上属于中性水平(阙值为1.5%),但“钱荒”却始终挥之不去。时隔仅2年,2015年下半年开始突然出现“资产荒”,2016年底发生“负债荒”从“钱荒”到“资产荒”再到“负债荒”,钱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钱从哪来?又去了哪里?

银行面临资产

由于实体经济的恶化,传统的企业信贷资产风险激增,银行面临资产荒,又为了完成盈利目标,于是绞尽脑汁寻找各种资产,于是大量眼花缭乱的非信贷资产(可称之为“影子银行”)成为了各家银行资产荒背景下的主要选择,想方设法将表内转移到表外来加杠杆。监管部门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经济下行实体融资需求下降但是银行资产端却激增,那么这些银行资产端背后融资都去哪了?结果这部分非信贷资产的本质大部分都是通过监管套利变相加杠杆(也就是郭树清上来后的三套利点出来的模式)导致表外套利和监管风险激增,引发了各种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而不少表外其实针对的也是房地产相关业务,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政府严查表外管控,试图将表外收缩回到表内,央行最后盯上了“广义信贷”,干脆把银行几乎所有的对外资产运用(剔除银行同业资产)都囊括了进来,将其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挂钩。

如果想继续扩张广义信贷,则要求资本跟上。广义信贷越高,对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考核标准就越高,只要银行能达得到,那就可以放手去扩张。原本的政策的意思是当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被控制住,有限的增量,肯定是会优先用于传统信贷的投放,压缩非信贷资产,遏制“影子银行”,控制表外套利和表外监管的风险,但由于实体经济现实的情况和债务问题的频发,事实上各家银行实质性的对公信贷质量大幅度下降,小企业想贷的贷不到,大企业国企不想贷,所以各家银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拼命的做个人贷款

银行面临负债

看似这样的结构是由于资产端引起,但同时你会发现这里面也同时嵌套了负债荒的情况,什么影响着负债荒,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居民的资产端也在发生变化,流动性资产中一部分转为了理财对接了非标业务,而另一部分居民储蓄这块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银行负债端储蓄的下降或许是导致负债荒的主要原因,如果仔细分拆一下负债端里储蓄下降的情况来看,很多银行存量的储蓄目前靠的比较多的都是理财产品的滚动到期之间的时间差滚动起来的储蓄规模,储蓄配置到理财产品是一个主流变化,但这并不影响增量,去年的万能险提供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个对于储蓄也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当然还有另外一块情况,那就是居民储蓄很多都在房价不断上涨的疯狂中转化为了首付购房,而未来预期收入转化为了还款也无法形成新增储蓄的增量部分。

银行负债端的储蓄整体出现了不足的情况,导致银行不得不从同业市场上来贴补,受到存贷比的限制和约束,一边吸收同业导致同业成本急速的上升,另一边需要将同业的成本转嫁到资产端,而对公业务需要保不良贷款,甚至是需要粉饰之后才能隐匿不良,不良对于负债端也有影响,最终导致对公业务不是主体,而对私信贷主要就是对个人了,两个因素约束了对个人的房贷业务,由于负债端主要是来自于同业,负债成本的激增导致不得不转嫁而房贷目前无法覆盖负债端的成本,所以银行拼命的做对个人的其他类型的贷款。

房抵贷就是这样诞生的,而房抵贷和之前链家搞的性质一样,和之前的首付贷性质一样,一套房子只要在银行的所谓的楼盘白名单内,房抵贷可以贷出来7成,其他形式的消费贷这些再搞出来个三成,可以说房抵贷基本上可以将整个房子全部都套出来,事实上如果真的是用于消费,根本就用不了那么多钱,真正的大部分人房抵贷就用于了继续加杠杆买房,当然买的主要就是二手房,因为二手房现成有房本可以继续的做房抵贷,场外加杠杆再次融资的情况同样出现:例如如果你没有房子,如何利用银行的房抵贷政策来套,那么就出现了相对应的中介服务,垫资金给你先买房(二手房)然后再做房抵贷+其他形式的贷款把房子套出来还给中介,甚至一些卖房的房东都会提供相关的一条龙服务。

房价的不断失控上升,政府的监管政策不断的加强,房贷管理越来越严格,房贷业务也就越来越不好做,因此大多说银行开始大力的选择房抵贷业务,而即便如此房抵贷的规模到底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房抵贷的比例为什么做的很高,一方面是现在各家银行相互竞争,另一方面负债荒不停的网上抬高,上浮30%的情况对应的就是需要通过抬高杠杆来进行弥补;现在银行做的已经是只需要换利息而不需要还本金的20年贷,资产端的杠杆集中到了房地产上,而风险却留在了银行。

从这方面看,可以看到居民在房地产市场里面增加杠杆的力量有多么的大,储蓄的不足已经是已经居民负债加杠杆的警告;这点已经不再是当年周小川讲的中国居民负债水平并不高的情况了。

同业越来越高的成本在整个反馈里会很有意思,一旦有一两家银行出现问题,整个同业拆借会出现停滞,然后就会导致整个成本急速抬升之后对于整个已经处在杠杆之巅的房地产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

房价上涨,居民买房加杠杆和债务,导致居民储蓄下降,新增储蓄无法形成,银行负债荒,银行同业拆借成本被迫抬升,而表内资产荒同样存在,银行集中搞个贷,典型房抵贷,成本转移的同时提供杠杆补偿,杠杆继续加进房地产市场,房价进一步上涨,进一步吸引居民买房加杠杆和债务,周而复始。

而这些都会导致监管部门的加强政策的管制,但限制房贷会导致房抵贷变相激增,数量和去向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银行的想法是只要监管还没说不能做或者说做有风险,那么这事情就还能干,而政策管制还会出现对于房地产流动性进一步约束,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达到今年的政治目标(就如同去年的供给侧改革一样)最终会对于房地产调控下很手约束房屋的流动性开始出现成交之后三年不许卖出的情况,银行并不想真的要你的房子,他只想获得利息,但是一旦如果有一两个违约的情况出现,银行拿着房子拍卖不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意味着坏账的生成,银监会和当下的审慎监管的情况就会导致一个文件下来,银行马上就收紧房抵贷,杠杆随即约束,而这会导致已经飘在高高空中的房子的风险开始快速的被放大,负正反馈发生。

现在的银行被资产和负债端的挤压事实上就是在赌博,赌中国老百姓会为房地产买单,就如同当年香港破裂后居民负债(欠银行)通过牺牲十五年的时间来弥补,赚钱还债而不是选择弃房;另外就是银行各家都在赌同业里面有人率先爆掉,然后监管部门会出台政策拯救大家,牺牲一两个银行救活其他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付鹏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