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叫作“蒙学”,所使用的教材称为“蒙学教材”。蒙学课本,又称“蒙养书”、“小儿书”,是中国古代专为学童编写或选编的,在小学、书馆、私塾、村学等蒙学中进行启蒙教育的课本。
中国古代的蒙学课本是从字书发轫的。早在周代就有了供学童识字、习字用的字书。《汉书・艺文志》载:“《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史籀篇》是着录于史册的最早的蒙学课本。
秦代统一文字,曾由李斯、赵高、胡母敬分别用小篆编写了字书《苍颉》七章《爰历》六章《博学》七章,“文字多取《史籀篇》”。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为一本,统称《苍颉篇》。1977年安徽阜阳出土的汉简中,有《苍颉篇》541个字。残简《苍颉篇》用隶书,为四言韵语。这种“以类相从”的编法,对后代蒙学字书的编纂很有启发。
汉代以后,专门为儿童所写的童蒙字书,如史游编的《急就篇》、司马相如编的《凡将篇》、李长编的《元尚篇》,还有扬雄编的《训纂篇》、班固编的《太甲篇》《在昔篇》等等。不过以上童蒙字书仅有史游编的《急就篇》尚存,其它都已亡佚。
南北朝时有《千字文》,唐代有历史人物故事的《蒙求》,宋代有《百家姓》、《三字经》,理学兴起后,也有《性理字训》;元代有《二十四孝》;明代有《幼学琼林》、《龙文鞭影》;清代有《弟子规》与《朱子家训》等。如分类,大略如下:
综合性质类:
《急就篇》,一名《急就章》,西汉史游编撰。今本《急就篇》共2144字,据前人考证最后128字为东汉人所加。《急就篇》篇首云:“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分别部居”、“泛施日用”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它把当时的常用字,按姓氏、衣着、农艺、饮食、器用、音乐、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分类,编纂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既便记诵,又切合实用,是汉魏至唐蒙学通用的字书。
《千字文》为南北朝梁周兴嗣编。它拓取王羲之遗书不同的字1000个,编为四言韵语,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依次叙述有关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自隋开始流行,直至清末,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的蒙学课本。顾炎武在《吕氏千字文序》中说:《千字文》“不独以文传,而又以其巧传”。它在内容上,把常用单字组织成通顺的、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句子;在语言上,押韵自然、结构简单,易于朗读背诵,对后来蒙学课本的编写有深刻的影响。
《童蒙训》,宋代吕本中编撰。此书是作者在家塾的教材,教导子弟由实事理解为人处事之道,记载有许多格言、经训、立身与从政之道。
《三字经》,相传为宋王应麟所编(一说宋末区适子所撰),经明、清陆续补充,至清初的本子为1140字。全书从论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依次叙述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四书六经子书,历史朝代史事,最后以历史上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事例作结,把识字、历史知识和伦理训诫冶为一炉。
《龙文鞭影》,明代萧良友编的《蒙养故事》是用韵语编撰的故事书,经杨臣诤增订改名为《龙文鞭影》,分上、下两卷。“龙文,良马也,见鞭则疾驰,不俟驱策”,喻此书能使儿童自觉学习,迅速掌握知识。清代李晖吉、徐曾续编《龙文鞭影二集》。
名物姓氏类:
《名物蒙求》,宋代方逢辰编,有《小四书》本。该书介绍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名物知识。含天文、地理、鸟兽、花木、日用器物、耕种操作,以及当时社会上的亲属、家庭等关系之种种称谓。广而不繁,共2720字。四言叶韵,通顺易懂。
《百家姓》,集汉族姓氏为四言韵语的蒙学课本,北宋时编,作者佚名。从“赵、钱、孙、李”始,为“尊国姓”,以“赵”姓居首。全篇虽是400多个前后并无联系的字的堆积,由于编排得巧,亦极便诵读。后有不少改编本,较著名的有明吴沉、刘仲质编,以“朱”姓居首的《皇明千家姓》,清康熙时编的以“孔”姓居首的《御制百家姓》,但都没能够取旧本而代之。
诗歌声韵类:
《千家诗》,最早的是南宋刘克庄编选的诗集,总名为《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克庄号“后村居士”,故《千家诗》又称《后村千家诗》,共22卷。后来作为蒙学诗歌读本的《千家诗》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选录编订的。流传比较广泛的有署名为王相选注的《新镌五言千家诗》和署名为谢枋得选、王相注的《重订千家诗》。前者为五绝和五律,后者是七绝和七律。后来又把两种《千家诗》合而为一,成为五七律绝的《千家诗》,流传不衰。
《声律启蒙》,清代车万育编。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唐诗三百首》,清孙洙选编,别号衡塘退士。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集唐代有名诗人各家,汇编为册,作为儿童吟诗背诵之教材。
道德教育类:
《少仪外传》,南宋吕祖谦编纂。此书为训课幼学而撰,故取《礼记・少仪》以为书名。书中杂引前哲之懿行嘉言,兼及于立身行己,应世居官之道,不与《礼记》中的经义相比附,故名曰“外传”。
《性理字训》,宋代程若庸编纂。是以浅近的语言介绍朱熹理学的通俗读本。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一本清朝出现的文学作品,内容以儒家道德为主,以韵文写成。一般认为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改称《弟子规》。
《朱子家训》,《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历史典故与治乱沿革:
《蒙求》,为五代后晋李瀚所着。全书以历史典故为主要内容,每句四字,上下两句成对偶,各讲一个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的故事,如“匡衡凿壁,孙敬闭户,孙康映雪,车允聚萤”。宋以后广泛流传,“举世诵之”,还曾远传到朝鲜、日本。后世陆续出现的各种《蒙求》和同类读物,如《十七史蒙求》《广蒙求》、《叙古蒙求》、《春秋蒙求》、《历代蒙求》、《名物蒙求》等等,在体例上或内容上都师法李翰的《蒙求》。
《十七史蒙求》,为宋王令纂辑之童子启蒙书。主要取材于“十七史”。“十七史”,是宋朝人对反映宋朝以前历代史事的正史的统称。
总而言之,从以上历代的童蒙书涉及的类别来看,古人相当重视幼儿的启蒙基础教育。童蒙字书的共同特点是整齐押韵,便于诵读,达到训练儿童识字的目的,同时又增长了儿童的知识,以期为往后的经典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今天我们的童蒙教育仍有意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