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断子绝孙?可怕的因果报应!(图)


掌人生死的司法官,应存“仁慈”之心,衡量情理再做判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人是一个“家族”观念很深的民族,对于“子嗣”非常看重,古代中国社会的父母总是希望有男丁一代一代的把家族的姓氏传承下去。所以,说哪一户人家竟然会“断子绝孙”,这是相当严重的事情!

所谓“身在公门好修行”,如果是身在可以断人生死的“公门”,那在执法时就要特别谨慎了。因为一个“判决”下去,可以判生,亦能判死,一个人死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相对而言,一个人生也可能是一个家庭的保全。

一个犯人倘若是罪大恶极,判他死是为民除害,大快人心。但是,如果罪犯是无心之过、误蹈法网,甚至是遭人陷害、含冤莫白,那么刚愎自用,执法严酷就不可取了。

掌人生死的司法官,清廉自持,按照法律论断固然站得住脚,但应存“仁慈”之心,多方考察事实,衡量情理再判。愚民百姓无知,容易误陷法网,“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于其情可悯者留一分余地,莫要赶尽杀绝,否则,律法无情,错判难以补救,恐怕冤案多了,自己也造下不少业力,甚至祸及后代!以下有三个类似的故事,是不是像以上所论述的观点,就提供给您自行衡量思考了。

(一)屠杀苗民 血腥遍地

清人汪道鼎说:常州多世族,例如宰相吕宫、状元杨廷益、恭毅公赵申乔、巡抚潘思榘,他们的后代子孙都蝉联科举功名,书香不绝。唯有文敏公钱维城的后人最为凋零,如今已经绝子绝孙了。

何以致此?这是有原因的。相传当年平息苗民反叛的时候,钱维城时任刑部尚书,参与军务。带头叛乱的苗民被诛杀以后,官兵主帅还想要杀光苗民的壮丁,只留下那些儿童和老弱妇孺。

钱维城觉得不妥,毅然决然的下令:“苗民孽种难留,一律诛杀!”于是,官兵毫不留情的将反叛苗寨的所有人民,不论男女老少全部屠杀,全村不留活口,连无辜的婴儿、老残都杀尽,血腥遍野,该地的苗民竟从此绝种。

官兵班师后,没过两年,钱维城就死了,他的儿子也相继染病死亡,生下来的孙子大多是终身残疾,到最后钱氏断子绝孙。

(二)一意孤行 错杀富人

河南省臬台(主管一省刑名、诉讼事务的司法部门)张廉访,公正廉明,对于所经手的每件案子执法都非常严峻,尤其遇到犯案者是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或是富家子弟,他更是嫉恶如仇,分寸不饶。

当时对于教习武功的法禁极严,某日,张廉访接到有人控告其邻家一富户教习武功,图谋不轨的案子,他听说被告家境优渥,就命人把他抓来,严刑拷打,逼迫其认罪。

府里的太守和观察使调查后发现此案是诬陷,教习武功是子虚乌有的指控,就极力向张廉访说明案件情况。没想到张廉访由于主观意识的偏差,并不采纳他们的意见和收集来的证据,反而冷冷地笑着,用轻蔑的口气质问说:“真是这样吗?一个毫无功名的白丁,竟然能够使太守、观察使亲自出面,为他尽力辩驳,真的类似汉武帝所谓郭解的家本不贫穷的故事一样!(事见《汉书》)”

张廉访不但听不进去忠言,反而一意孤行,巧做文章,将那位富人定了重罪,将其处死,所有家属都充军流放,瞬间一整个家族毁于一旦,成了当时地方上的一大冤案。

后来张廉访的孙子在浙江担任主簿,候补升迁许多年都未能实现。张某死后留下三个儿子,他的小儿子品性不端,和侍婢通奸,怕他的两个哥哥不同意,就暗中下毒,以毒酒毒死了两个亲哥哥。

东窗事发之后,被拘捕处以极刑,斩首于闹市以警示众人,张廉访家自此绝后。老一辈知晓他一生作为的人,都摇头叹息,说这是因他执法过清、过酷,不能明察秋毫断案,以致造成冤狱、毁人家庭的报应。

(三)清廉严酷 错杀匪犯

归安县费公,从当县官起家,官至臬司(省司法厅长),数十年掌司法大权,断案公正廉洁,气节清白,从不接受私下的拜谒。他自认为官正直,但却没有子嗣,心中甚为不平。退休后,写了一份疏表,去城隍庙自诉。

那天夜里,他梦见城隍爷派人来请他,带他到大殿,城隍爷亲自走下台阶迎接,坐定后对费公说:“我已经接到您的诉词,当中颇有不满之意,故特请您前来加以说明。您不贪钱财,不徇私情,胸怀坦荡,我甚明了。请教您掌司法权柄多年,都是依据什么原则来上尊皇恩、下护百姓的呢?”费公回答:“别无他法,我凡事照例办理就是了!”

城隍爷一听,笑着说:“哎呀!您之所以无子,就错在‘照例办’三个字啊!”费公非常惊讶地问:“依您所言,难道律例不能遵循吗?”

城隍爷正色说道:“不是的,您是儒者,应该听过‘律设大法,礼顺人情’(语出《后汉书・卓茂传》)吧!愚民百姓无知,容易误陷法网,如果凡事都按照律例来办,百姓怎么承受得了呢?您总掌司法大权,岂能担保数十年间掌管下属的各州县案件没有错判的吗?何况案件中有些存在疑点而相类似的,您太过自信,未加详察,就以自己的见解加以决断,难道其中没有冤案枉死的吗?依据古之圣旨,罪业有疑点者,应当从轻处置,以仁慈之心从宽认定,似乎不应该照例严办吧!‘水清则无鱼’,这是你自己的作为所致,不应该责怪天道不公!”

费公听后沉默不语,颇有悔意。城隍爷就安慰他:“您生平清廉公正,将来还要和我一起做官共事,享受一方的祭祀呢!何必为了子孙之事耿耿于怀?”说完,城隍爷差吏役送其回府。费公梦醒后,心情坦然,也就不想求子之事了,认侄儿为自己的后嗣。

临终前,费公瞥见床前隐约有几个鬼影晃动,他大声喝斥,鬼影陈述说:您任某省臬司时,有匪犯六人,罪本不当死,是您执法定罪严苛判死才归西的。

费公了然于心,自知阳寿已尽,遂命侍者取来衣冠,穿着整齐后安详死去。后来民间传说,他已当了某郡的城隍。

本文留言

作者周均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