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有误?这才是真正的古代银两!(图)

常看古装剧里百姓都使用银两(银锭)作为交易货币,有些影视剧甚于连唐代时期都使用银两来交易,只能说导演要补补习了,唐宋金时期是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银铤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银两(银锭)是在明代才开始实行使。

中国银锭,英文为sycee,是“细丝”的意思,细丝者,顾名思义,细小的丝纹也。一般而言,成色高的银锭,其特征为锭面多有水波状的细小丝纹,故名。及后所谓细丝或纹银者,泛指成色较高的银锭,却不一定有丝纹。中国铸银的历史,上溯秦汉,其时称为“白金”。但亦仅限于皇帝赏赐或库存,并不能流通。货币均沿用制钱,及至唐宋,渐渐被广泛地用于交易或缴税。

直至明清,大额用银,小额用钱,银锭已等同货币,非常普及。

它的价值是就其重量和成色高低而定。

周行单位为两(一两约为卅六克),故俗称银两。至于银锭的重量,则视乎需要而定,并无准则。大至上可分为大中小锭,大锭一般是五十两左右,中锭十两,小锭则一两至五两不等。一两以下,概称为碎银。举清朝为例,最普遍是船形,即常称之马蹄锭或元宝。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