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字有温度!描绘迷人歌词的“梦大师”(图)

 2017-01-22 0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文字绝对是有温度的!斩钉截铁的令人毫无异议。瞧!符合心坎脉搏的歌词,往往比负载千年名声的大诗人的作品还要吸引人,也更能朗朗上口。这些不时啃啮心头且早已直截刻在脑海中的字词,总让人三不五时就能随兴哼唱一段。于是,林夕这位知名的香港作词人的大名,就是这样留在大众的心里。

林夕作词独特 名响词界

很多人对林夕的主要认知,主要来自他与王菲、陈奕迅等歌王歌后的合作,而被媒体称为“御用填词人”。据说林夕不喜爱这个名称,可是没办法,有时候就是得需要这些响当当的名头才会更耀眼。

林夕善于帮歌手量身打造最适切的个人风格,总让歌迷沉迷于该歌手的特色且随之沉吟其中,致使让人不禁认为“最美好的情话都在这歌词里”,甚至觉得“这位作词人虽然不认识我,却是最了解我的人。”这种内在的近距离接触,让人在品啄文字时,随之悲喜或悸动。因为,就算你再怎么想搞得世界为你轰轰烈烈的,个人本有的局限性却永远只能牵动一部分人,于是歌词塑造的另一世界在触动你的心弦后,能引得你真切地投入无限的联想与情感。

有时看歌词,就觉得像在看现代诗般。作词者得将内心酝酿已久的繁复思绪,化为简易句子,且还得尝试与曲子同调性,以免互相扞格、排斥。当我们被字词之域所摄走心魂,唤出最贴合的共鸣后,即在凝塑出来的感同身受的梦境中逐渐陷落。然而,作词者写下让人内心悸动的歌词,字里行间无一不是涵藏了他心底的慨然。纵然试图细腻的捉摸他者心思,也难保多年后在回顾自己所写时,不会百感交集,心有戚戚焉。当然,也有可能是悲戚转为欢乐了。

正如林夕回顾自己所写的歌词“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而发出“我写过最悲的歌词是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之言,可是待一段时间再回顾,却又觉得“最幽默的时间,让他在十三年后回顾这曾让他惊心动魄的歌词时,发现感觉随心境而生灭,同一遭遇可以快乐,也可以不快乐。”

若无藉文字将当下瞬息即灭的思绪或感触化为永恒,自己又不是记忆牢固者,多年后岂能知晓自己的认知出现如此大的变化?况且,在这段过程中,还可能因为汲取了佛道文化的能量,在性格与思绪有所转换后,眼界也就与以往大大的不同了。

思索节日意义 词文传递心声

有时候,即使歌词所指的范畴未必涉及社会整体,却因为替部分小众发出声音,引发了更为广泛的暖意。像林夕曾说自己最不喜欢的节日是“情人节”。在这一天,他总得担任感情社工,协助友人解决感情问题。像林夕在〈没情人鼓励没情人〉一文中就说,陈奕迅《失恋太少》的歌词是他在2001年的情人节那一日所写的,当年身边有多位感情出现问题的朋友,因此他决定写篇没有情人的人看待情人节的歌词。歌词主要传递情人节这一天是可以依照己心来观看的,时间可长可短。聪明者就当此日仅只数秒。

可是,“要每一根火柴全为这一刻 燃烧就当普天之下情人节 只得数秒”几句歌词,总让人觉得林夕就像一根火柴,在情人节这一日尽力燃烧闪亮,帮朋友解决感情困惑时,亦将自身的能力变得扎实。不同的是,这根火柴似乎还藉着文字,永远地散播着能量。因为,林夕不时藉文字抒发对于时事与周边人事物的观察心得与省思。

眼观世事 以文字刻划时代

字有温度!描绘迷人歌词的“梦大师”
文字能传递思绪与心情,力量非常大,不容小觑。(图片来源:Pexels)

属于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组成因素之一的歌词,其实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特色。然而,林夕不只是创作最容易流行传播的直白歌词,也创作罕少人能懂的歌词。于是,林夕不只写情还写着这个俗世红尘的看法的字字肺腑,他让歌手们唱遍苦涩、忧郁与浓情蜜意,也唱透对世间诸事的念想。

不过,林夕可不只是创作歌词,他还写诗撰文,刻划对于人事物的看法,《我所爱的香港》、《原来你非不快乐》、《十方一念》、《都什么时候了》等书籍,都充溢着他的省思与情怀。因此,林夕不仅是歌手不可切割的血肉,同时也化成时代不可分割的重要元素之一。

例如,他在《我所爱的香港》一书中,就以文字记录对于香港回归后的变化,他也在〈哥前哥后三分险〉一文中表示,媒体称出道发片量资历都尚不足的陶喆为“台湾乐坛教父”,只会减损他的清纯活力。文字的力量是很大的,它能带领我们理性审视思维、感知,但在与自身保持距离之时,却又不乏密不可分的感性。能以文字评论时事的作词人,真的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不过,当林夕以文字推衍心声与论说时,这亦是一种自我提升,令内在升华的功效!正如林夕于〈苦海中慈航的船票〉一文中所言:“要解药,也得用个人的心去消化,而要洁净或治疗自己的心,一如揽镜自照,在一片混沌中,必然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找适合自己的救生圈,那当然要靠自救。”

文字对喜爱文字者来说,难道不是一帖功效无比的自救良药吗?!谁人没有自己的伤心事与忧愁,可是能写出一手解得了人的愁闷苦痛,可真非易事,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文字传递正能量 破除他人与己执

如果某位困顿者无法排解内心纠结,在徘徊于死亡线之际,却因为无意浏览了几行文字,开了心中锁并给解救了回来,那么书写这段文字之人,难道不会因为自己撰写的文字救了一个人而引以为傲,觉得这是人生中最大的殊荣吗?

林夕曾说:“张国荣的性格既忧郁又执着。如果没有执着,是不能做好人的。”林夕所说的这种执着,当然不是伤人害己的,我们可解读为是一种正向的能量,是一种坚毅到底的态度。好人当如此,钻研某项领域者亦当如此。凡是靠文字度日的人,多少都具备这种能量与态度。因为,若是不迷恋文字、不苦心磨练、不追求层次的推进,在文字的领域上是无法达到某一程度的高度的。

林夕曾在检视性格后表示,己身具备不惜代价追求理想、意志坚强不达标不死心的优点,可是却也让他过度酷爱创作歌词而成了对自己的残酷……

因为瞧见了自己的“偏执”,因为仍不断思索生命,因为与佛道有缘份,所以他逐渐从佛理与《道德经》中体悟“外在皆因我见而生声色香味触法”“破执”“心无所往不假外求”等真理。倘若说,林夕能在乐坛上撑起一片天地,仰赖的是对文字的喜好与坚持。那么,当他信笃佛教后,逐渐了悟人生更真切的深层意义,自创作透发而出的内涵岂能不更引人省思呢?就让我们继续关注林夕的作品吧!

 

参考资料

一、网络

林夕(维基)

林夕(中文百科在线)

〈林夕:理性愤青〉

大叔DJ Ken Lin〈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林夕”:这10大词神近期作品,哪首最得你心?〉(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你知道吗?那些藏在粤语歌背后的感情故事~〉

〈你听到的是林夕,我看到的却是自己〉

〈从〈暗涌〉透视林夕的爱情观〉(香港歌词研究小组)

〈歌词创作面面观:填词人如何在流行音乐产业求生存?〉(Blow吹音乐)

〈林夕也才排第三?!盘点名曲背后的大师作词人!〉(DailyView 网络温度计)

沈嘉柯〈娱乐圈神一般的大牌,却有一个共同的偶像,看完被震惊了!〉

二、Youtube影片

2015.08.21《名人牀头书》一起来品读“林夕-空灵若梦的词情人生”

林夕现身分享《都什么时候了》

林夕最憎节日排行榜

林夕眼中的张国荣

三、书籍与报纸

林夕《我所爱的香港》(台北:本事文化,2010)

林夕《原来你非不快乐》(台北:远流,2010)

林夕《十方一念》(台北:远流,2011)

林夕《都什么时候了》(台北:远流,2013)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