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乱象和难以“维稳”的根本原因(图)
中国央行的各种干预措施也被广为诟病。(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7年1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剧烈波动,外汇储备再次大幅下降,各路资本争相逃出大陆,中国金融系统乱象丛生。同样中国央行的各种干预措施也被广为诟病,这也是难以维持金融系统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融系统乱象丛生 外管局首次坦承外储下降原因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去年11月份跌破6.9之后,12月份直至今年1月3日,一直在6.9上下波动,甚至在1月2日一度跌至6.98,逼近7关口。
但是,1月4日和5日出现反转一幕。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然快速飙升;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4日和5日也出现反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然间暴涨,令业界震惊,市场首先关注的是中国央行是否有干预行为。因为香港银行同业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Hibor)飙升到超过60%的高位,这被各界认为中国央行在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推高离岸人民币资金拆借成本。
中国央行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105.17亿美元,较11月底下降410.81亿美元。2016年外汇储备累计下降3,198.44亿美元,储备量逼近3万亿美元关口。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从2016年12月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出现下降。
这也是官方首次承认中国外汇储备下降,是由于中国央行干预人民币汇率的操作造成的。
外管局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市场应该更关注外汇储备能否持续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能否抵御外部风险冲击,而非一个具体点位。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以及其对金融系统的过度干预被各界广为诟病。近日有消息称,面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低的预期,为避免因汇率大降,刺激购汇情绪,加大资金外流压力,中国大陆相关部门考虑实施临时管理措施:强制结汇和减持美国债。
中国金融系统难以“维稳”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考虑实施临时管理措施,一是对国有企业重新实行按一定百分比强制结汇;二是必要时减持美国国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
据称,对国有企业重新实行按一定百分比强制结汇,这一预案是官方通过模型、压力测试和调研,在对2017年人民币汇率和资本外流情况做了预估和研判的基础上制定的。
“维稳”一词是出现在大陆官方媒体的高频词汇,从去年的中共政治局会议和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道上来看,“维稳”也是今年中国政经局势的关键词。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发表的讲话颇有深意,讲话中周小川表示极其重视外汇储备。可见保外储的意愿大于保汇率,从中国央行新措施和官方学者的发声可以看出,已经开始管制个人购汇。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认为,个人购汇总量对外汇市场冲击力有限,并没有限制的必要,一旦缩减反而会引发市场贬值预期的恶化。
谢亚轩强调,要想降低资本流动的短期大规模冲击,更应从约束金融机构行为入手,而非限制个人购汇,如果误判而限制个人购汇,可能不仅没有真正管住资本外流的主力,反而恶化整个社会的汇率预期,引发恐慌。
2016年末的中国债灾,看似暂时平息了类似美式金融危机的恐慌。但萦绕在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问题却愈发沉重:钱荒、股灾、P2P伪金融灾及债灾,为何一轮又一轮地一再上演?
表面看,流动性紧缩是引发债市暴跌的引子,矛头纷纷指向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失当。但究其背后原因,中国央行无力监管包括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快速膨胀的资产扩张能力,才是上述“各种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央行若管不了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行为,就一定制订不好货币政策。而在采取方法之前,风险其实已经埋下,中国金融乱象的根本原因是金融监管的过度干预,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导致现在中国央行投鼠忌器,所以一管就出事,一大批金融机构要自杀的架势完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