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泄真机!张学良淫乱被太太骂是垃圾马车(图)
——《张学良口述自传》初探
张学良与他的夫人于凤至。(网络图片)
张学良无疑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最具争议也最为奇特的政治人物。他出身于权贵家庭,廿二岁就升任军长,廿八岁继承父业,成为权倾一时的东北王。一九二八年底,为报日本军阀杀父之仇,他毅然归附中央,在东三省升起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促成了中国的统一。一九三O年九月十九日,他率大军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瓦解了冯阎叛军,维护了国家统一,因而登上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宝座,在北平设立行营,节制东北、华北各省军政,俨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千古功臣耶?乱臣贼子耶?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他发动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局势,它拯救了穷途末路的中共,使之免遭五路国军合围的灭顶之灾,促成了国府收编红军,使之乘抗日之机发展壮大,进而席卷全国。所以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誉之为“千古功臣”,但因大陆易手而家破人亡的民众则视之为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
逾三分之二个世纪以来,有关张学良的传记作品数以百计,阐述西安事变的学术论着则汗牛充栋,然而囿于“历史研究为政治服务”的紧箍咒,上述著作多系道听途说、隔靴搔痒、转辗摘抄、以讹传讹,因而乏善可陈。
孔老夫子有云:“文胜质则史”;胡适说:“传记的最重要条件是纪实传真……最要能写出传主的实在身分、实在神情、实在口吻,要使读者如见其人”,为此,本书辑录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诸如唐德刚访问张学良的十一卷录音带、郭冠英访张录像、哥大张学良口述史料、辽宁省官方档案,自廿年代至九十年代有关张学良的中外传媒报导、专访以及他本人的电文、演说、日记、杂忆、随感、笔记等凡卅万言,再加上张学良与其近亲跨度一个世纪的生活照片二百五十余幅,连在幽禁地孔宋公馆、湖南凤凰山、奉化雪窦寺、贵州龙岗山、贵州开阳、台北北投、新竹井上温泉的伉俪倩影,以及他与欧美外交官、诺贝尔奖得主萧伯纳、班禅喇嘛的合影,还有赵四小姐的俪影自花样年华至白发老妪,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向各阶层读者和史学工作者呈现了一个鲜活、真实的张学良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不抵抗政策的真正决策者
本书对史学研究的最大裨益,是澄清了对日抗战“不抵抗”政策的责任属谁。张学良在离开中国万里之遥,一再对来访的中外记者强调:“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就是不要跟他们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避开他……当时咱们对日本的挑衅──南京事件也好,济南事件也好,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封疆大吏,我没能把日本看透,没想到日本会真敢那样胡来,我事前没料到,情报也不够,我要负责任!当年我要是知道这日本是动真格,我这个人敢把天戳个窟窿,我还不敢跟他拼吗?整个九・一八的历史跟外边所说的不一样,他们给我诿过,我不承认,我的过就是我的过!”以至于号称“史学大师”的唐德刚恍然大悟道:“这个是历史大翻案啊!我们五十多年来都听说是蒋介石打电报给你,不让你抵抗,那这个假造文件造得很巧妙呀!”所谓“铣电”始见于台湾作家李敖編著之《张学良研究续集》,这一论调延续于李著《蒋介石研究》系列丛书以及李与汪荣祖合著的《蒋介石评传》。李敖原称“铣电”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八月十六日,经转辗摘抄,已被说成九月十六或十二日,连吴相湘、司马桑敦、黎东方等知名学者都受了误导。但今年一月份出版的北京《炎黄春秋》杂志(直属国务院文化部)上刊载了中共中央智囊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曾景忠教授的长文,彻底否认了“铣电”的存在;该所另一位驰名中外的史学家杨天石也承认,在保存完整的民国档案中根本未见此所谓“铣电”。张学良晚年多次对中外记者绝口否认将所谓“铣电”藏在贴身或让于凤至偷带到国外保存,使这一流传半个多世纪的弥天大谎终于彻底破产。
同十一位贵妇人的婚外情
张学良的心直口快,可见于他对“饮食男女”的率直表露,他说:“人哪,就是一张纸在那儿蒙着脸,你别把那张纸拽开,你要拽开了,就揭开了这个后幕,那不一定是怎么回事儿!”他对访客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描述自己年轻时同十一个贵妇人的婚外情,包括宣统皇帝御弟溥杰(曾被著名画家黄永玉斥骂为“狗汉奸”)的原配妻子唐怡莹、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的女儿、外交部长王正廷的妹妹、驻美大使叶公超的嫂子以及他自己的表嫂。一九九一年,九十岁的张学良旅游纽约数月,一直都住在已故的中国银行总裁贝祖贻(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之父)公馆,出双入对,毫不禁忌,还常常公开说“赵(四)夫人可敬,贝夫人可爱”,在公众场合爱讲荤笑话,还作了一首打油诗自嘲“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虽不是英雄汉,却也好色似英雄!”以至于“可敬的人”闻言对“可爱的人”就恨入骨髓了。本书辑录的张学良有味语录如下:“我太太于凤至骂我是垃圾马车(喻生冷不忌)”、“我比西门庆偷情五要件──潘驴邓小闲还多一件:我有权势!”、“溥杰对我很好──我跟他太太好,他也知道我跟他太太好。”、“于凤至和我手下的参谋好,我知道他喜欢她,特意派他跟她外出办事,让他俩开房间”、“假如不是西安事变,我不知道我将会有多少女朋友”、“到纽约住贝夫人家,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日子”。还有一些鲜为外间所知的秘闻以及他的内心世界:“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一度游说我登基做东北皇帝”、“文人是蛆虫,我最看不起文人,他们只会拍马,图个水涨船高”。他的内心似乎充满了矛盾,既要说“我同情共产党,可以说我就是共产党”,却又说“欢迎我回大陆干什么?猫儿给耗子舔鼻梁骨!”,对他四弟张学思在解放军海军参谋长任上被红卫兵活活打死一事却冷酷地说“这只能怪他自己激动暴躁”。
编辑的去伪存真功能
鉴于张学良是凡人而非圣人,故其口述传记一如常人──彰善掩过之意多,绳谬纠非之旨少,所以本书的编者严守客观超然立场,引经据典,以注释的形式将其溢美隐恶事例一一予以澄清。诸如,他自称“上将军决不自跻于最高位置”,编者即在脚注中提醒读者:言犹在耳,张作霖即自封陆海军大元帅,摄国家元首职;他否认九・一八事变后致电顾维钧,编者引《顾维钧回忆录》证实他确曾致电顾,但不接纳顾的建议,拒绝与日本人打交道,此种“鸵鸟政策”导致局势急转直下;他在天津对记者说“中华民国副司令非躬所敢承受”,编者引援唐德刚笔录之《李宗仁回忆录》,揭示蒋介石慷慨给予张学良河北、山西等省地盘以及现洋六百万的实际利益,所以张学良欣然入关助战且就任副司令职;他游欧回国后声言“不可再事内争”,但据档案显示,他同两广军阀有所勾结,一直伺机欲南北夹击中央政府。
香港的出版物,比大陆、台湾高明之处是,文史书刊的编辑往往会耗费大量时间去考证,博采众议,去伪存真,对原作进行再创作。本书的编者,对张学良自己也不明白或不记得的陈年旧事,一一加以解答,例如,张学良不明白蓝天蔚为何不攻打新民府泄忿,编者以脚注说明蓝天蔚本人被部将缚解,其部下已群龙无首。张学良自述“打土匪我不在行”,遂选择去剿共。原因是他听闻刘黑七纵横察热冀鲁四省,连久历战阵的冯玉祥、宋哲元、韩复榘都束手无策,故其知难而退。
张学良一度愿意承认“满洲国”
编者的求真精神,还见之于对张学良所云“把自己私利私见放在后头”一语的脚注:据中外人士所着回忆录透露,一九三五年春他曾派苗剑秋携私函赴日密访政友会领袖床次竹二与陆军大将寺内寿一,提议:若日军止于满洲不进军华北与内蒙,他可以满洲地方领袖的立场声明承认满洲国。床次和寺内婉拒来使,苗剑秋失望而归,张学良闻言大哭。张学良回忆麾下师长白凤翔奉令捉蒋时曾发誓“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编者在脚注中提醒读者,此人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两年后就因怕苦怕死而投敌当了汉奸,最后被日寇设计毒毙。张学良因私怨对顾维钧第二任夫人黄蕙兰极尽诋毁之能事,对一位贵妇人的名节伤害甚大。编者以五百余字脚注阐述黄蕙兰对中国抗战的捐输与贡献当年是尽人皆知的,而男女感情的私隐不能只听张学良一面之辞。
在上世纪初威震一方的风云人物,如朱庆澜、蓝天蔚、吴俊升、董英斌、翼翘、叶楚伧、郑毓秀、叶恭绰、杨光泩、郭寄峤、王家桢等等,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为加深读者诸君了解张学良那个时代的大环境,编者分别撰写数百字的简历。例如,人人都知,宋美龄受姐姐蔼龄左右政局,然多数人不知道郑毓秀却在幕后操纵宋蔼龄。
张学良由于年老、记忆力衰退或因政治敏感而说不清楚或故意含混的人名,编者一概列出全名,诸如姓蒋的(蒋先云)、姓戚(秦华)、姓林(宁武)、王亚樵太太(金石心)、郑某(郑毓秀)、我的参谋长(鲍文樾,因其落水做了汉奸),尽皆列出其真名实姓。此外由于东北方言的误听误解或口齿不清,致使某些人名、地名、官职名及成语、词组不无暇疵,编者都一一作了修正,恕不一一尽录了。
总之,花一百二十元买一本插图二百五十多幅的《张学良口述自传》,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软禁半个世纪的悲壮历程以及他与十一位贵妇人、名女人刻骨铭心回肠荡气的罗曼史一览无余,真是抵买之极。以张学良本人的话来说是“把那张蒙在脸上的纸拽开”,那真是读书人一大赏心乐事。平心而论,香江时代出版社的这本书,堪称同类著作之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