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心有九窍?(图)


《管子・心术》:“心处其道,九窍循理。”(网络图片)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心里不在这里,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这就是说,要修身必须要先正心。

人有九窍,阳窍七,阴窍二。即谓:耳、目、鼻、各二窍,口一窍,下阴二窍,计有九窍,窍窍通心,故曰:人心有九窍也。

古人把两眼、两个鼻孔、两个耳朵和嘴称为七窍。但也有一种九窍的说法,就是除了头面部七个“清窍”外(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人体还有前阴、后阴两个“浊窍”。窍窍都通着心。

《太平广记》中有个益州老父的故事,也论述了心与九窍的关系。唐朝武则天当朝的末年,有位益州老父,带着一把药壶在城里卖药,赚了钱就用来救济贫困的人,自己平常不吃东西,时常只喝一点清水。凡是有病买到他的药的,没有治不好的。

他治病时,每当遇到有认识的人,一定告诉人家说:“人的整个身体,就像一个国家。人的心就是帝王;心旁边排列的脏腑,就是宫内的辅臣;身体表面的九窍,就是宫外的臣子。所以,心有了病,内外都不能救它,这和国君在上面胡作非为、臣子不能改正他没有什么两样。要想让身体没有病,必须先正他的心,不使心有胡乱的追求,不使心有狂妄的思想,不使心有过分的欲望,不使心迷乱糊涂,那么,心首先要没有病。心首先没有病,那么,作为心的宫内辅臣的脏腑,即使有了病也不难医治,体外的九窍,也就没有得病的因素了。”

况且药也有君臣之分,还有‘佐’有‘使’。如果要治病,用‘佐’药当作‘使’药去使,把‘使’药当‘佐’药去用,一点不起作用,还必然会扰乱自己,又怎么能治好人的病呢?这又像治理国家。我用药,常常这样考虑。我常常遇到有人的心起不到心的作用,脏腑起不到脏腑的作用,致使九窍全都不正(“九窍之邪”),全都受病,以至于让好医生见了都会吓跑,好药自然也起不了作用,还不知道自己已病入膏肓。可悲啊!士人君子们一定要记住!”

《管子・心术》曰:“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修炼界认为,人心九窍本来是光明的,但是一落入凡尘迷世就认不清了。所以道家认为,“人之九窍都为邪”,能生出无穷的祸患,其最重要的是耳、鼻、口。如果这三者能慎戒紧忌,就不会有祸患。

道德的人不看邪恶的景象,耳朵不听邪恶的声音,口中不谈邪恶的事情。如果遇到正事就会正视而动心谈论,如果涉及邪恶妄念的事就心不动,眼不看,口不谈。这就是遇善则动,逢恶则静。人体有九窍,窍窍都连着心。如果贪婪无厌,有了华贵的衣服可穿,就想居住高楼大厦。身边有了积蓄,就想美女娇妻,这就是“富而思淫欲”。食有鱼肉,出有车马,这是享受阳世的福份。

但是人心,偏偏以物欲为重,不以功德为重。如果劝他行善积功德的时候,就吝啬钱财如命,一毛不拔。而步入风月场中,沉迷酒色,则挥金如土,一掷万金,在所不惜。勉励他修心积德,则诽谤说是迷信。有人诱导他插足赌场,则呼么喝六。迷而忘返。

精神随着岁月而消磨,性命由光阴而减少。这就是人心九窍,被世间假象而蒙蔽了。

有一个成语叫心术不正。心术,即心思运用的方法。人们常说的心术不正指人心地不正派,居心不良。

故曰:快快开窍吧,勤修功德,借着迷世的假象可以修真,清除欲望,回归大道才是前程光明啊!

本文留言

作者李晓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