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是文坛的传奇,她的作品受到推崇,因而拥有广大的张迷。(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宋以朗身为张爱玲小说版权的拥有者,他于2015年将张爱玲的手稿交给香港学者冯睎干整理、研究。2016年9月,张爱玲的遗作《爱憎表》全文共23071字,完整首发刊于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七月号第155期,后亦刊于中国的《收获》杂志秋冬号上。
张爱玲遗作 重构的《爱憎表》
《爱憎表》是张爱玲于1990年开始对学生时代的想法进行的一场自我剖析,可惜长篇散文并未完成。知名学者王德威曾说过,张爱玲最好的作品都在90年代出完了,可是,张爱玲真能轻易被“盖棺定论”?那些已经出现了的张爱玲著作就是最好的?当《雷峰塔》和《易经》出版后,王德威则表明“每一次的出土,的确是要改变我们对张爱玲的认识,而且间接改变我们对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方式的认识。”这代表着什么?张爱玲的文字仍旧不断地说着话,等待着解读者的析论与感受……
经过冯睎干的整理重构,我们能够再增添张爱玲的相关资讯。张爱玲是在1990年初次提到《爱憎表》的,那是在一封写给宋淇和邝文美的信件中。提及《爱憎表》的信共有五封,时间介于1990至1991年。
信里,张爱玲提起自己在高中(圣玛利亚女校)毕业时,曾经在校刊《凤藻》中填写过个调查栏,那是被称为“学生活动记录,关于高三”的专栏。张爱玲面对专栏中的六项调查(最喜欢吃、最喜欢、最怕、最怕、常常挂在嘴上、拿手好戏),分别以再简略不过的直截话语为回答(“叉烧炒饭”、“Edward VIII”、“死”、“一个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结婚”、“我又忘啦”、“绘画”)。
“爱憎表”即是她对那个调查栏所衍生出来的称号。连对过往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调查表,都可以延展得出如此具备性格鲜明力的名儿,这就是张爱玲,无庸置疑。
《爱憎表》呈显的过往 是张爱玲的念念不忘
《爱憎表》,让研究者多了一个研究早年的张爱玲的管道,且可比拼、对照阶段的异同。这个稿子,让后人更加贴近张爱玲了。或者说,更体会了张爱玲的强烈性格。其实,身为一个善于亲近文字之人,基本的感性与理性,甚至是个性的敏锐度,都是必须的。总有些话要说的作家呢?那就更别提了。若无自撼的质素与和外在彼此激荡搏斗且镕铸的能力及感触,怎能产生动人的篇章。在作家作品丰硕的内涵底蕴之后,无一不是个体轮廓的延展,那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与灵性交互影响融合的体现。
张爱玲出生名门,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父母亲则是清朝大臣的子孙,她自小即接受良好的教育,总爱抓书来看,同时也在觉察父母的不合与“瞧着他人的一贯的样态而兀自不一样着”,而独自悲凉的痛着。于是,自小的孤寂造就了动笔书写的那个张爱玲,亲情之间的淡薄造就了她的敏感与敏锐,亦打造了她瞧见的自身的“古怪”。
她与胡兰成于乱世中的那段轰轰烈烈,是人们心底眼中的传奇,胡兰成绝对为张爱玲的写作生涯带来莫大影响。此外,张爱玲与大她二十多岁的赖雅结婚,以及在上海、香港、美国等地的历程,都纷纷化为影响她与其作品的缤纷要素。因此,有她酸甜苦辣的深刻情感灌注的文字,怎能不扣人心弦?她既身怀才华又敏锐又拥有繁复的生命阅历,眼界与思绪岂止一般?据说,采访她的人曾惴惴不安,有些忧心被张爱玲的“冷眼”洞悉。
只是,张爱玲为何念念不忘自己的那段过往呢?是不是她想要在不断奔逝的时光中,多牢牢地抓紧些什么?
她曾于〈自己的文章〉一文中说:“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里的,可是这时代却在影子似地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为要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过的记忆,这比暸望将来要更明晰、亲切。于是他对周围的现实发生了一种奇异的感觉,疑心这是个荒唐的,古代的世界,阴暗而明亮的。回忆与现实之间时时发现尴尬的不和谐,因而产生了郑重而轻微的骚动,认真而为有名目的斗争。”
张爱玲虽然不喜欢善与恶,灵与肉这般斩钉截铁的冲突的古典写法,但是周围的人事物,绝对已经让她在心坎眼底有过数千万次的强烈的冲突了!学生调查栏中的这些之“最”,岂不也是在众多众多人生经验中,挑选出一个与大多经验有所分界与扞格的最强烈之答?
当时的她在撰写学生调查栏时,内心是否在数个浮出脑海中的选项里犹豫、摆荡?是否会像在婶婶与姑姑两者之间抉择最喜欢哪一个时那样,欲背过脸竭力思索?选定了最真切的答案时是否会内心激昂?后来再思索过往的那个她与那些答案,内心可会再起涟漪?可会否定当初的答案?个性强烈的张爱玲于一生中,曾经有过多少之“最”?这应是张迷亟欲知晓的。只是,张爱玲一再想写下过往,难道不也是一种想抓住某一种真实来证实自己的存在的方式嘛?!
当然,善于自我叩问的作家亦不断的建构自我,另一种更新的自我。因此,当张爱玲回顾自己的许许多多的过往时,当下亦不断的在自问剖析与回溯探索的。也许,《爱憎表》让我们贴近的,是更新也是更懂得昔日的自己的那位张爱玲。
参考资料
张爱玲《流言》(台北市:皇冠文学,1995)
香港书展:“一代才女张爱玲”(香港书展宋以朗演讲)(The Eileen Chang Blog,浏览时间:2016.12)
冯睎干,〈冯睎干专文:残篇碎页中重构张爱玲的“爱憎表”〉(风传媒,浏览时间:2016.12)
灼见名家编辑部〈张爱玲——与众不同的传奇延续〉(灼见名家,浏览时间:2016.12)
殷允芃〈张爱玲独家专访 华人世界绝响〉(天下杂志,浏览时间:2016.12)
“看中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