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昆仑”钱钟书 一身惊人的中西学识(图)
坚实的恢弘学识与独特的讽刺力


钱钟书与其妻杨绛,是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妻。(网络图片)

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之间,钱钟书于中国文化界与文学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而被誉为“文化昆仑”。这位国宝级的大师,幼时受到伯父钱基成与父亲钱基博的影响甚深,奠定他独特的知识结构,而他本有的天性与命途际遇,更是酿造成他汇集古今中外的学问见解与犀利讽刺于一身的关键。

年幼时期

诞生于1910年的钱钟书,出生在书香世家,他诞生当天,有人相赠《常州先哲丛书》一部,因此钱基成借此将他命名为“仰先”,字“哲良”。直至钱钟书在足岁“抓周”仪式上抓了一本书后,才再被父亲取名为“钟书”。“钟”意谓聚集、专一。此名字成为钱钟书一生绝佳的写照,其妻杨绛曾于《干校六记》中表示,供钱钟书阅读的书,就像富人命中的米禄那般源源不绝,而他若没有书就过不好日子,只要有书,他就别无所求。

钱钟书年幼时曾过继给没有子嗣的伯父钱基成。钱基成是一名秀才,亦是钱钟书的启蒙老师,他十分爱护钱钟书,并于1913年开始教导钱钟书认识字。国学大家钱基博则是位严父,因熟识传统经史子集的四部之学,所以在集部(诗文)方面影响钱钟书甚大。钱钟书就在父亲的严厉与伯父的慈爱这两种迥异的教育方式对待下,逐渐形塑了自身的治学态度与思想,以及为日后广博的国学知识奠定了基石。然而,中学后的教育则为钱钟书的西学开创了基础,而其自学又为国学与西学建立毕生的恢弘格局与结构。

清华、牛津时期

知识拔尖的钱钟书一步入清华大学,就受到校长罗家伦的赏识。在这一人才辈出的时期,钱钟书以广博的坚实知识震惊了全校师生,且影响着周遭的同学。在清华,钱钟书认识了未来的妻子杨绛(原名杨季康),与老师温源宁关系密切,而影响钱最深的老师应属比较文学家吴宓。吴宓亦十分推崇钱钟书,两人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在吴宓的赠诗中,曾以“才情学识谁兼具,新旧中西子竟通”,而给予钱高度评价。

虽然钱钟书阅览群书,看似是个温雅谦和的读书人,实则骨子里狂狷。他既不受学术权威所羁又才辩纵横,所以曾因挑剔老师的学问,而给予人臧否人物甚狂的印象。在清华期间,钱钟书开始着手写作,曾在《清华周刊》《大公报》《新月月刊》发表一系列文章,其中以最后一年发表、与当代社会及文学有了接轨的书评,最具分量。

1933年,钱钟书自清华大学毕业,与杨绛订婚,并受聘自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担任英语讲师,当时其父正在该校担任中文系系主任,父子俩同校执教鞭传为美谈。1935年,钱钟书考上中英庚款收费生,与杨绛结婚,接着偕妻赴英国牛津大学就读。在牛津期间,夫妻俩喜得女儿钱瑗。而后来夫妻俩坚持让钱瑗放弃合法的英国国籍,亦是两人展现爱国思想的表现之一。关于钱钟书在牛津的资料并不多,但大量阅读来自我充实绝对是夫妻俩的生活主轴。1937年,钱钟书以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顺利取得学位,牛津欲聘他为中文讲师,但遭钱钟书谢绝,并偕杨绛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进修法国文学。夫妻俩在这段期间,受到欧洲文化的薰陶,不仅吸收大量知识,亦实地体验与运用习得的欧洲语言。

自外国归返 中国任教期间

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清华、北大、南开被迫迁移与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后又改为“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清华破格凾聘钱钟书担任外文系教授,一家三口即搭船返回中国,钱钟书前往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杨绛则携女回上海久居。1939年,钱钟书为照顾在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的老父,亦前往蓝田担任英文系主任。

1940年,钱钟书回上海探亲,不料日军攻占,上海沦陷,钱钟书只能郁居此地,并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这段期间,夫妻常至翻译家傅雷家中,与电影理论家柯灵、编剧家陈西禾等人聚会聊天。1946年,钱钟书在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任教,并兼任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的主编。1948年左右,台湾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都曾遇聘请他前往任教,可惜经钱钟书考量后,都一一谢绝了。

1949年,上海失守,钱家迁居至北平,钱钟书担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且负责外文系研究所。1953年,各大学进行系院调整,钱钟书与杨绛随后成为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的文学研究员(文学研究所即是现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不须教书,只需负责《毛泽东选集》英译本的定稿。钱钟书这时只能进行研究与评论,同时还得噤口。1955年至1957年,钱钟书撰写了综论宋代诗歌的重要著作《宋诗选注》。

文革动荡期 历经迫害与劳改

接着,1966年导致山河动荡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知识分子纷纷遭到批斗,钱钟书夫妇历经红卫兵一连串的羞辱,钱钟书等人于1969年11月被下放至河南“五七干校”,进行思想改造与劳动。杨绛亦于1970年7月跟着被下放。在这场动魄惊心的文革中,钱钟书夫妇失去了女婿得一,无数人家破人亡,无数人丧失心魂。杨绛将诸多遭遇都记述在《干校六记》一书中。1972年,夫妻俩一起回到北京,钱钟书立即投入毕生巨作《管锥编》的撰写中,1974年则又恢复以往的毛诗翻译工作。

1982年,钱钟书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8年病逝,享年88岁。

(待续)

“看中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留言

作者乙欣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