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严重警告:“这样”吃鸡蛋比吃毒还可怕!(组图)
鸡蛋被评为“最营养早餐”是有道理的。
专家表示,鸡蛋被评为“最营养早餐”是有道理的。因为人体在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后,急需补充营养,而鸡蛋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卵黄素、卵磷脂、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矿物质。在早餐中,除了鸡蛋,还应含有主食、牛奶、豆浆、蔬菜、肉类等食物,共同搭配成为营养均衡的早餐。
但是你知道吗?用错误的方法吃鸡蛋,这么好的营养品就会变成毒品!
错误1:过量食用鸡蛋
如大家所知,鸡蛋含有高蛋白,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同时也增加肾脏的负担,造成肾脏机能的损伤。所以一般老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为宜。
孕妇、产妇、乳母、身体虚弱者以及进行大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优良蛋白质,每天可吃3∼4个鸡蛋,但不宜再多。
错误2:加糖
很多人喜欢在烹煮各种食物的时候将鸡蛋跟糖一起煮。其实鸡蛋与糖一起烹饪,二者之间会因高温作用生成一种叫“糖基赖氨酸”的物质,破坏了鸡蛋中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成分。
错误3:空腹吃鸡蛋
空腹吃鸡蛋不是很好,空腹过量进食牛奶、豆浆、鸡蛋、肉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
错误4:煎鸡蛋、茶叶蛋
鸡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
有很多人喜欢吃煎鸡蛋,特别是边缘煎得金黄的那种,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啦,因为被烤焦的边缘,鸡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在高温下常可形成致癌的化学物质。另外,茶叶蛋也应少吃,一来是因为茶叶蛋反复的煎煮,其营养已经被破坏,另一方面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中含酸化物质,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起刺激作用,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鸡蛋误区ABC
误区A:产妇吃鸡蛋越多越好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后会导致肝、肾的负担加重,引起不良后果。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羟、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导致“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误区B:常吃鸡蛋导致胆固醇偏高
不会,因为蛋黄中含有较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顺利通过血管壁而被细胞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蛋黄中的卵磷脂消化后可释放出胆堿,进入血液中进而合成乙酰胆堿,是神经递质的主要物质,可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
其实,每个人都是需要胆固醇的。只有当你每天摄入的胆固醇过量形成高胆固醇血症时,它才会危害你的健康。事实上,“适量摄取”才是关键。任何营养成分,只要你摄入过量,就会对你造成危害;摄入不足,同样会对你造成危害。
误区C:生鸡蛋更有营养
生吃鸡蛋不仅不卫生,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且也不营养。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导致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等“生物素缺乏症”。另外,生鸡蛋内含有“抗胰蛋白酶”,会破坏人体的消化功能。至于那些经过孵化、但还没有孵出小鸡的“毛鸡蛋”,就更不卫生了。
里鸡蛋里加些韭菜、虾米等,增加营养的摄入。
鸡蛋健康吃法:
鸡蛋最好蒸着或煮着吃,蒸鸡蛋羹、荷包蛋、带皮煮鸡蛋都是很好的吃法,炒鸡蛋也行,但最好不要吃煎鸡蛋,因为鸡蛋煎黄或煎糊都会使蛋白质变性。
幼儿期适合吃蒸鸡蛋羹,一两岁之后可以吃煮鸡蛋,3岁后可以吃炒鸡蛋。老年人尽量不要吃炒或煎的鸡蛋。蒸鸡蛋羹或炒鸡蛋时还可以依个人口味在打好的鸡蛋里加些韭菜、虾米等,增加营养的摄入。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吃水煮鸡蛋,鸡蛋最好煮得嫩点,即开锅后再煮五六分钟就可以了,此时,鸡蛋的蛋黄刚刚凝固,食用这种状态的鸡蛋,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最高。
如何做鸡蛋好吃?
摊鸡蛋:忌用大火,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因为温度过高时,鸡蛋中的蛋白质会被破坏分解。尤其是颜色深,炸得焦脆的鸡蛋,营养损失就更厉害。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时间相对长,水分丢失较多,摊出的鸡蛋发干,影响质感。因此,摊鸡蛋最好用中火。
蒸鸡蛋羹
鸡蛋羹是否能蒸得好,除放适量的水之外,主要决定于蛋液是否搅拌得好。搅拌时,应使空气均匀混入,且时间不能过长。气温对于搅好蛋液也有直接关系,如气温在20℃以下时,搅蛋的时间应长一点(约5分钟),这样蒸后有肉眼看不见的大小不等的孔眼;气温在20℃以上时,时间要适当短一些。
不要在搅蛋的最初放入油盐,这样易使蛋胶质受到破坏,蒸出来的鸡蛋羹粗硬;若搅匀蛋液后再加入油盐,略搅几下就入蒸锅,出锅时的鸡蛋羹将会很松软。
打蛋花汤
在汤滚之际加几滴醋,则蛋汁入水即呈现漂亮的蛋花了。
煮鸡蛋
煮得太生太老,同样不易消化吸收。(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重在掌握好时间,一般以8分钟—10分钟为宜。若煮得太生,蛋白质没有松解,不易消化吸收。若煮得太老,蛋白质结构由松变得紧密,同样不易被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