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是战国时赵国人,为平原君门下食客。在平原君门下三年了,默默无闻,但是却在平原君出使秦国时能挺身而出,智勇双全,签订“合纵”盟约,使得平原君惭愧在毛遂这里失去了人才。这说明,识人者难,知人者难,能够举荐别人的人更难,所以历史才留下了毛遂自荐的典故,也是在告诉人们处世之道啊!
毛遂自荐
秦兵围困邯郸,赵国派遣平原君到楚国请求救兵,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这时,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今天,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赵胜的舍人。”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敢斥责我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毛遂的手里。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实在象先生说的,谨以我们的社稷来订立‘合纵’盟约。”毛遂问:“合纵’盟约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取鸡、狗和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来签订‘合纵’的盟约,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于是毛遂在宫殿上签定了‘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和血,而用右手招唤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在堂下相继歃血。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归来,回到赵国,说:“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我鉴选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却在毛先生这里失去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中国古代选举人才的途径
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秦在统一之前,“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通典∙选举典》),辟田(开荒垦地)和胜敌(沙场战功)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是多出于军功。
中国古代官员的任用大体上,一种是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另一种是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征召授官)、大臣举荐、任子(任子弟、孙、侄)等方式,不限于一途。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各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科举制是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隋文帝时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因为是分科取士,所以名为“科举”。
汉武帝即位之初,征告天下推荐方正、贤良、文学等有才能的士人,以破格授予职位任用他们。四方士人纷纷上书议论国家政事的得失,炫耀卖弄自己才能的人数以千计,其中不够录用条件的就通知他们:上书皇帝已经看了,让他们回家去。
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臣东方朔从小失去父母,由哥哥嫂子养大。十三岁开始读书,三年学会了文史。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习《诗经》、《尚书》,背诵了二十二万言。十九岁学习孙吴兵法,有关作战阵形的论说、打仗时队伍进退的节制等内容,也背诵了二十二万言。我总共背诵了四十四万言。还经常熟习子路的言论。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猛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同尾生。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臣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禀奏。”汉武帝认为他是个奇伟的人,公车府待诏,得以亲近皇帝。
东方朔一生诙谐幽默、高深莫测,也属于毛遂自荐的代表人物。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