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比房价泡沫更可怕的是什么?(图)
【看中国2016年10月08日讯】近来,大家常常挂在嘴边上的一个经济名词就是“货币超发”。在“十•一”长假这几天无论到哪里吃饭,大家都在提这个事,似乎货币超发已经深入人心。
确实,150万亿的货币对应去年67万亿的GDP,已经超出了一倍,这么多的货币很明显是超发了,而且还超发的太多。无数学者和经济学家都在批评这个事,但其实之前也说了,如今的经济已经得了癌症:如果不放钱出来,实体经济就完蛋;如果放钱出来,房地产的资产泡沫就会率先膨胀。
这就是目前经济的巨大问题,经济中的钱太多,而这些钱如果不给他找个很好的池子,统一禁锢或者消灭,就会出大乱子,无论是炒农产品,还是通过外汇转移财富,都是我们不能承受的。所以房地产在这个时候,也就承担起了这个角色,通过房价不断地上涨,然后回收禁锢流动性,让这些钱不至于到社会上去祸害经济。
中国的M2增速和商品房销售均价涨幅比较(网络图片)
其实,早在70-80年代就已经有过这样调控的先例,那会儿的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甚至大白兔奶糖,都算是奢侈品。只要社会上的流动性一多,物价要涨的时候,都要加量生产手表、自行车、大白兔奶糖,然后,老百姓把富裕的钱都买这些奢侈品了,社会流动性也就平衡了,不至于让超发的货币,过多的影响居民生活。
而现在就是这个思路,房地产就是当代社会的奢侈品,经济需要房地产来禁锢流动性。2008年之后,房地产已经脱离了功能属性,而逐渐变成了金融产品,就连最近,瑞士信贷的陶冬发道歉信的时候都说,他算错了房地产的行情,是因为还在把它当成消费品来计算,实质上他已经是很典型的金融投资产品了,刚需在里面已经微不足道。于是,我们发现,2008年以后的房地产价格随着流动性的泛滥越涨越多,越涨还越快。而伴随而来的是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确实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让居民物价并没有出现大幅的上涨,2008年之后,通胀基本上没有再泛滥。而坏消息就是,如今的这个蓄水池已经满了,已经变成了堰塞湖,变成了悬在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变成大杀器。换句话说,不能再往这个湖里装水了,光禁锢财富已经不行,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开始“消灭财富”。
房价泡沫破裂就是一个最好的消灭财富的方法。北京的房地产市值相当于城市GDP的11倍,上海也是10倍,而当年日本东京的泡沫顶峰的时候,楼市市值可以买下美国,但只有GDP的2倍,所以连隔壁大连万达的王健林都说这是史无前例的泡沫。如此巨大的泡沫一旦破裂,必然结果就是没有流动性承接,所有市值都瞬间暴跌。有价无市就是房地产的最终归宿。大家可以想想股市,一场股灾下来,有统计每个股票账户平均亏损4万元,这是很典型的一次消解流动性的过程,股票涨,储蓄存款搬家,高位接盘,然后股票暴跌,市值蒸发,储蓄再也搬不回来了。楼市也一样,楼市涨都在买房而且贷款买房,储蓄搬家,背上几十年的债务。而一旦房价跌,无人接盘,也就再也卖不掉了。但贷款和债务还在,之前几十年和之后几十年的储蓄全部都被消灭了。这些钱不会再去炒农产品,更不会再去想着换美元,于是经济的风险就大大降低。在炒房受伤之后,预期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可能大家也就能静下心来好好工作了,这样,经济癌症也就解了,央行以后再放流动性,也就能够绕过房地产,直达实体经济。
有人说,不对啊,钱都给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了,房价跌了也不可能消灭财富呀?其实这种想法是逻辑错误。给您举个例子,想想股市,开发商卖房相当于IPO卖股,一旦上市之后就是投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了,也就是说大量的存量房价格已经翻了几倍,而这些都跟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没关了,只有刚刚卖了新房没住两天的房子,跟开发商有关,最新的市值约等于新房价格。2年前的新房,估计房价市值都已经涨了不少了;10年前的房子,估计涨了10倍,转一次手就会加一次杠杆;同样一套房子,买卖一次,银行都要给他贷款,而要消灭的就是这些涨上去的市值。
所以,现在正在小心翼翼的给房地产和流动性做着手术:去年的股市、今年的楼市、以及刚刚出台的限购限贷的调控,细思极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