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正式纳入SDR 不可逆的事情要发生(图)


除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外,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带来不可逆的风险。(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10月0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这也倒逼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加速,不过除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外,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带来不可逆的风险。

人民币正式“入篮” 被指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在1969年创立,每一单位被定为0.888671克纯金的价格,即等值于当时1美元。1976年,各国开始采用浮动汇率,SDR与黄金脱钩,演变成为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简单地说就是能进入SDR货币篮子的货币,都是国际社会接受并且愿意使用的币种,就如同黄金一样,所以也被人们称为“纸黄金”。

IMF总裁拉加德9月30日宣布,纳入人民币的全新SDR货币篮子10月1日生效。拉加德说,人民币“入篮”这对中国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现在,人民币将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起构成SDR货币篮子。

IMF当天还公布了新SDR货币篮子中各种货币的货币数量。货币数量由IMF根据五种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以及各自汇率等计算出来,人民币权重为10.92%。货币数量在五年内维持不变。货币数量指SDR货币篮子中每种货币的单位数量,直接影响SDR每日估值的计算。

曾担任IMF亚太部中国处处长的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认为,人民币加入SDR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表示,人民币在成为重要储备货币之前还需要进行大量改革,重要的是中国是否会开放资本市场,汇率能否由市场定价,最重要的在于有没有好的人民币定价的资产提供给海外投资者。

人民币急于获得国际地位 纳入SDR过程并不容易

因为多种因素叠加,近年来中国的GDP增长率不断下降。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资金大量流出使人民币的国际声望降低。而中共政府支撑国企及干预经济的行为,也拖累了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政府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寄希望于人民币加入SDR获得国际声望和地位。

人民币“入篮”成为国际货币,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加入SDR的货币要求发行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必须位居世界前列(总额占1%)。货币必须在国际贸易支付中被普遍使用、在外汇交易中广泛使用,即满足“可自由使用”两个主要标准。在2010年的评估中,IMF就曾以人民币没能满足“可自由使用”的要求,拒绝人民币“入篮”。

2015年,中国央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首次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引导市场逐渐把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的有效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主要参照系。

另外在2015年9至10月,中国央行先后向境外中央银行类机构开放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同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成功上线运行,为中国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2015年10月23日,中国央行宣布放开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正是这样一系列举措,让人民币最终得以“入篮”。

机遇风险并存 倒逼金融改革 资本开放不可逆

人民币纳入SDR将有利于更多的国家、更多的贸易使用人民币,或将有利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储备货币。人民币出现新机遇的同时,但是风险也不可忽视。有分析人士认为,入篮并非只有利好,对于人民币而言,入篮意味着人民币将不得不更加开放,人民币从此与世界接轨更密切,跨境流动愈加频繁,相对应的风险也更大。

人民币要想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还需要中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和金融改革,增强汇率灵活性,放松金融市场管制和开放资本账户。这就倒逼中共政府加快金融改革进程。

但是中共政府声称的金融改革,曾照搬、模仿过许多国家政府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在最终的实施过程中,所有的东西几乎都走了样,这也是业界和专家最担心的地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