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看看纽约(组图)
【看中国2016年09月16日讯】最近大家都在谈论中产阶级,但我发现很多人对这个概念存在着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认为中产阶级等同于精英。
不不不,中产绝对不是处于社会最顶层的少数精英的代名词。虽然中产这个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于多少收入才算是中产也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大致上,中产阶级指的是一个社会的中间阶层。
拿美国来说,有一个说法是中产占总人口的80%。也就是说,在美国几乎人人都是中产,中产就是大众。
一般的美国家庭,往往不只有一辆车,周末会在自己家院子里烧烤,每年会有几个长周末开着SUV外出度假,还会全家去欧洲旅行……这些都是最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
美国没有欧洲国家的皇室贵族传统,也并不推崇精英主义。这个人人是中产的国家,恰恰是由中产阶级平民推动着往前发展的。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北上广深和二线城市的中产规模不小,但放在整个国家庞大的人口里,中产仍然只占总人口很小的一部分。这大概就是很多人把中产误认为精英的原因。
第二个误解,是认为中产阶级是一种装腔作势的生活方式。
这个误解流传很广,所以各种“中产阶级生活指南”之类的文章得到追捧,大家都以取笑嘲讽中产阶级的装腔作势为乐。
不排除的确有一部分人怀着装腔作势的心态炫耀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在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情况下强行装腔作势,但真正的中产阶级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其实是消费水平到了一定层次以后自然而然的本能。
迈入中产的人,已经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不用再节衣缩食,完全有能力追求更舒适的富足小康生活。
有一个段子说:30块的酒和3000块的酒,呕吐是一样的;300块的表和30000块的表,时间是一样的;50平米的房子和150平米的房子,孤独是一样的。
这是典型无产者自欺欺人或者自我安慰的消费观。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300块和3000块的酒,50平米和150平米的房子,品质感、舒适度和因此带来的生活质量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造成这个误解的原因,还是因为有能力负担中产生活方式的人太少。当人人都买得起iPhone,就不会有人觉得用iPhone是在装腔作势,那不过是一款好用的手机而已。当人人都去过欧洲,就不会有人觉得在朋友圈发埃菲尔铁塔下的自拍是在装腔作势,那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旅行而已。
说完误解,来说说中产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又要用纽约来举例子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纽约、热爱纽约?800万人,会有800万个不同的理由。
如果要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总结,我想,应该是纽约提供了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产阶级理想生活的一个标准模板。
首先,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应该体面而有品质。
请注意,品质不代表奢侈,中产阶级恰恰应该是摆脱了对奢侈品牌和形式感简单粗暴的迷恋、转向更务实消费的那群人。
拿吃的来说,价格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健康、卫生和环保才是关键。
全纽约24000家餐馆,每一家都必须在门口或者店内明显位置张贴卫生局颁发的健康等级,哪怕是再小的街头小馆也不例外。纽约人选择餐馆,一定会看看卫生等级,如果等级是C,很可能会掉头就走。
卫生局颁发的健康等级
在纽约,卫生局对餐馆有着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他们每年一次,派出卫生巡视员对所有餐馆的卫生状况进行评级,发现违规行为就会扣分,比如没有妥善消毒厨具扣2分,生鲜食品没有妥善清洗扣5分,甚至就连熟食和生鲜食品放在同一个冰箱里冷藏都会扣分。扣分在13分以下是A级,14-27分是B级,28分以上是C级。这是纽约市卫生局对评级规则的说明。
纽约市卫生局对评级规则的说明
卫生巡视员还经常突击检查,一旦发现餐馆有重大违规行为就会责令停业整改,整改期限过后如果还不达标就只能彻底关门。
这样的举措,保证了哪怕是苍蝇馆子都能维持基本的卫生水准,不会脏兮兮乱糟糟。
餐馆的菜单上,则会强制性标出每一样菜品的卡路里含量。
菜品的卡路里含量
最能代表纽约和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理念的地方,Whole Foods Market 算是一个。
Whole Foods Market
“Whole food”是一个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才诞生的一个新词和新概念,专指没有经过加工处理,不含防腐剂、转基因和人工色素的健康食品。
而用这个词命名的大型连锁食品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宣称只卖绿色健康食品。这家超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办后,一下子击中了当时正在追求新生活方式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痛点,迅速扩展到美国全国以及加拿大和英国,如今已经发展到400多家门店、将近十万名员工。
Whole Foods的食品价格比一般的超市要贵出一大截,但人们仍然趋之若鹜,对它怀着宗教般的虔诚。在纽约,Whole Foods一共有十家店,店面巨大无比,有几十个收银台,但每一个柜台仍然都排起长龙。
Whole Foods Market (图片均来源于作者微信)
不光是Whole Foods Market,其他普通的超市为了顺应这样的中产阶级消费潮流,也都极力推出健康环保的有机食品。
顺便说一下,国内的超市购物环境基本上都比较糟糕,商品摆放杂乱无序。纽约的超市,无论大中小,都十分讲究。下面这些照片是我在纽约一家中型的食品超市Westside Market拍的,水果蔬菜都摆放得整整齐齐,营造出一种艺术感,这显然也是典型的中产阶级趣味。
其次,中产有自己独立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体系,有能力输出价值观和带动变革。
美国不是没有精英文化,但支撑这种精英文化存在的根基其实是强大的、强调人和人平等的平民精神。每一个中产阶级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当许多这样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往往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纽约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城市有一个庞大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人文精神的中产阶级,过去几十年里,有许多理念都是在纽约起源,最终扩展到全美乃至全世界其他城市,形成全球性的运动。
拿前面提到的Whole Foods来说,虽然不是在纽约创办,但纽约是他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他们宣扬自然有机食品不但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样也符合低碳潮生活潮流,可以促进环境保护。
在低碳文化里,有一个最近几年在美国很流行的概念,叫做食物里程(food miles),指的是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食品从原产地到消费市场所需运输的里程。这个里程越大,意味着在食物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越高,也就越不环保。
因此,Whole Foods在每个地方都尽量从本地采购蔬菜瓜果,除了能够保证新鲜以外,还支持了本地的个体农户,更重要的是减少了食物远程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就这样,Whole Foods把贩卖食品,变成了贩卖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而消费者乐于购买他们的产品,除了出于健康考虑,也觉得自己成为了有责任的消费者,间接地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纽约中产阶级最关心的另一个概念,是贵族化(gentrification),这个词有时候也翻译成士绅化。什么意思呢?
在亚洲国家,城市正在进行现代化转型,大家都乐于看到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原本破旧的居民住宅区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连锁商业。
这个过程,就叫做贵族化。但这样的建设潮流,在纽约却常常会遭遇到抵制。他们考虑的主要理由有三点:
地价上升,原本住在这里几十年的普通居民再也无力负担房价,只能被迫搬到更远的地方,对他们不公平;
大型连锁商业巨头进驻以后,原本的家庭零售小店无力与之竞争只能关门,他们的生机遭受到严重的影响;
老居民搬走,建起千篇一律的写字楼和商厦,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优衣库和沃尔玛,原本这个地方独特的街区文化和传统特色被彻底抹杀。
所以,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民间组织,与资本主义力量推动下的贵族化抗衡。纽约的中国城在曼哈顿占据了黄金位置,各大财团早就虎视眈眈,市政府也一直有意在这里进行商业开发,但一直没有成功,正是因为受制于致力保护老中国城传统街区的民间组织。
前两天,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新闻,中国市场上方便面突然卖不动了。
方便面是中国人的国民食品,中国人每年吃掉的方便面高达400亿包,占全世界方便面销量的一半。但从四年前开始,中国的方便面销量连续下滑,去年更是跌了12.5%。
方便面逐渐失宠的原因,是消费升级,食品和就餐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大家也更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去购买健康食品。
中国的中产阶级这个说法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没有什么比方便面销量的下跌,更能形象地作为隐隐浮现的全新一代中国中产阶级的象征。
相比纽约人和美国人,中国的中产阶级还刚刚起步,但对新的生活方式的探索,已经开始了。
不管是对生活品质感的重视,还是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的张扬,真正的中产阶级所追求的,其实无非是过一种有安全感的、能够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生活。
心安这两个字,是对新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最好的概括。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