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气生百病的解读(图)

 2016-09-10 12: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研究表明:打坐有益身心健康。(网络图片)

素闻“气生百病”,今浅薄议之。

《太平广记》中记载唐朝武则天当朝的末年,有位益州老父,带着一把药壶在城里卖药,赚了钱就用来救济贫困的人,自己平常不吃东西,时常只喝一点清水。凡是有病买到他的药的,没有治不好的。忽然有一天,他独自到锦川去,脱衣沐浴,伸手到药壶里只选了一丸药,自己吞了。他对众人说:“我的罪期已经满了,现在要回到岛上去了。”顷刻间他变成一只白鹤飞走了。

他治病时,每当遇到有认识的人,一定告诉人家说:“人的整个身体,就像一个国家。人的心就是帝王;心旁边排列的脏腑,就是宫内的辅臣;身体表面的九窍,就是宫外的臣子。所以,心有了病,内外都不能救它,这和国君在上面胡作非为、臣子不能改正他没有什么两样。要想让身体没有病,必须先正他的心,不使心有胡乱的追求,不使心有狂妄的思想,不使心有过分的欲望,不使心迷乱糊涂,那么,心首先要没有病。心首先没有病,那么,作为心的宫内辅臣的脏腑,即使有了病也不难医治,体外的九窍,也就没有得病的因素了。

况且药也有君臣之分,还有‘佐’有‘使’。如果要治病,用‘佐’药当作‘使’药去使,把‘使’药当‘佐’药去用,一点不起作用,还必然会扰乱自己,又怎么能治好人的病呢?这又像治理国家。我用药,常常这样考虑。我常常遇到有人的心起不到心的作用,脏腑起不到脏腑的作用,致使九窍全都不正,全都受病,以至于让好医生见了都会吓跑,好药自然也起不了作用,还不知道自己已病入膏肓。可悲啊!士人君子们一定要记住!”

神仙故事中将心比作是帝王。而中医也认为: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因为心主藏神。所谓犯心,即情志致病首先容易影响心,当然也影响其他内脏。

《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上面就是九气,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

“怒则气上”,发怒的时候,气容易上升,是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缓释涣散,过喜,人的气就容易涣。

“悲则气消”,悲哀的情绪可以耗散人的正气。

“恐则气下”,恐惧的情绪可以使人的正气下陷。

“寒则气收”,使气收敛。

“炅则气泄”,炅就是热,热可以使人的气外泄。

“惊则气乱”,惊则使人的气乱。

“劳则气耗”,过分的劳累就耗伤人体正气。

“思则气结”,思虑的这个思,这种情绪太过可以使人气结,结而不行,结滞而不行,停滞下来。凝结在一起。

至于“风生百病”一说,张志聪《素问集注》说道:“夫寒暑始伤于皮毛,风邪直透于肌腠。风者,善行而数变,入于肌腠则及经脉,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偏枯,或成积聚,或入腑而生,或入脏而死,邪气淫佚,不可胜论,故曰:‘风者百病之始也。’”

历史故事中多见积郁成疾、忧惧而死的例子,果不其然!如此可见,修心养性乃人生第一要务。俗语说,“七分精神三分病”,现代医学也重视心理健康,认为好的情绪和精神、心理素质有利于身体健康。人活着,“心首先没有病,”如果能像那位益州老父那样,通过修炼既可利益众生,自己也终得善果,就更好了。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