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栋楼收藏了半个故宫的书画(图)
项元汴画像。(网络图片)
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所藏书法、名画以及鼎彝玉石,甲于海内。工绘画兼擅书法。因其一古琴上有“天籁”两字,故将其储藏之所取名“天籁阁”。刊有《天籁阁帖》,著有《墨林山人诗集》等。
关于项元汴的传说
这是个被誉为明清以来八大鉴赏家之首的男人,有人说,他撑起了半部中国的美术史和书法;他的书画收藏总量大概是故宫博物院的一半,世界上诸多博物馆的中国书画类的镇馆之宝来自于他。
他和诸多当时有名的匠人关系都不错,并让他们制作了,几榻架柜奁盒各种器具并在其上都刻上铭识,精巧得像秦汉之物;再比如说,他和乾隆这个同样爱收藏的大收藏家有一个相同的爱好——爱盖章,听说是检阅一遍就盖一次章。这个爱好非常受后人诟病,一是有碍观瞻,一幅画里那么多章总是不好看;二是艺术史学家们感叹,你有那么多时间盖章,怎么没空去梳理下自己的藏品,用点心就是后人拼尽一生心力才能整理出来的艺术通史,对他可谓是又爱又恨。
时人眼中的“天籁阁”
戏曲家兼收藏爱好者何良俊,与嘉兴项家是世交,1555年冬天,项元汴的父亲项铨八十大寿时,供职南京翰林院的他曾应邀赴项家贺寿。他将这一天的所见所闻郑重地写在了《四友斋丛说》里。那一天,他在主人的带领下,走向天籁阁。
如果说寿宴的奢华只是让何良俊感叹不已的话,那么天籁阁让何良俊完全失去了言语的能力。这个空间里,时间仿佛是被封印的存在,过去各个历史时期的古物共同沉寂于时光之流中。这里陈列着商周的彝鼎、汉代的玉器、唐宋的巨迹、宋元的名画、永乐朝的漆器、宣德朝的香炉,还有数之不尽的大小瓷器、古籍、古砚、佛像与各类珍玩。整个世界的宝物仿佛都齐聚到了这小小的一方宇宙中。
然而当时的何良俊不知道,他所看到还远远只是阁楼里的冰山一角。这里还有在后世能让无数艺术史学家为之赞叹的米芾的画作、宋徽宗的工笔,同时也能让无数博物馆为之疯狂的大家书帖。
这就是天籁阁,让后世为之赞叹并且无限惋惜的天籁阁。
同时代的文人、画家、古董商人、文物掮客——包括日后的李日华和董其昌——只要曾经出入天籁阁的,无不对项氏家族巨大的家产表示歆羡。时代的风气使他们普遍认为真正代表一个人地位和品味的不是金钱的堆砌,而是法书、名画、文玩、奇石和花卉虫鱼这些与日常生活无甚关联的雅物,即判定一个人是不是社会精英是由这些雅物的多少、品级来区分的。
项元汴收藏的数量、质量
项元汴艺术品收藏的数量在当时可谓首屈一指。以他最著名的书画收藏为例,民国年间,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弟子翁同文根据千字编号推测出了项元汴的书画的收藏总量——2190件。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也许对比下汇聚了数百年积累,以及举国之力做收藏的故宫博物院会直观很多。根据《故宫书画录》,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为四千六百余件,项元汴个人的收藏,就将近故宫的一半,更不用提其收藏质量之高。
其“所藏古器物图书,甲于江南,客至相与品鹭鉴足,穷日忘倦。”在明朝一代私家收藏中堪称巨擘。曾有人将项氏与同时代的文坛巨匠、藏书家王世贞相比:王氏小酉馆藏书三万册,其尔雅楼所藏宋版书更是名闻天下。但时人以为“不及墨林远矣”。项元汴收藏之丰,亦由此可见。
虽然项的“天籁阁”藏品丰富,却也不是兼收并蓄,盲目收集。其毕生所收藏,多为世间精品。曾收藏有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据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大令洛神赋真迹,元时犹在赵子昂家,今虽宋榻不复见矣。今日见此四行亦唐摹冷金旧迹,在李项氏”。
项元汴一生收藏过王羲之、孙过庭、褚遂良、怀素、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帖,顾恺之、王维、韩滉、巨然、李公麟、马远、梁楷、宋徽宗、赵孟坚、赵孟頫、王蒙、吴镇、倪赞、黄公望、文徵明、仇英、沈周等的绘画精品。
项元汴缘何成为中国史无前例的民间收藏大家
家族财力雄厚
嘉兴项家到底有多少资产?与项元汴生活于同一时代的王世贞作过一个大概的估算,他说,专擅嘉靖朝国政二十年之久的前首辅大人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曾经与人纵论财富,搞出了个富人榜,他曾亲与耳闻。在这份富人榜中,居首等的十七家,身份有宗室、勋戚、官员、土司、太监,也有如山西三姓,徽州二姓,无锡邹望、安国,嘉兴项氏这样的商贾之家,都富可敌国,最少的资产也在五十万以上,这其中……嘉兴项氏将百万。严世蕃还特意拿嘉兴项家与吴兴董尚书家作过比较,说项家的金银古玩远胜董家,但田宅、典库等不动产不如董家。
父兄宠爱
比起两个兄长,项元汴从父亲那里接受了更多遗产,或许是父亲项铨偏心,或许是两位兄长出于对幼弟的关爱,他们都自愿让小弟多占一份,这一令人称道的行为,在地方府志上被称为“让财于季”——季,也就是他们家的老三。尤其是大哥项元淇,更是处处都让着、护着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项笃寿和项元汴。从他的豁达和慈悲心肠来看,可能更多继承了乃父的品质。地方遭了灾,他总是第一个出来施粥赈灾,朋友去世了,他就出资抚养其幼孤。据说项铨病重不起的那年冬天,项元淇正在北京,闻听消息星夜往老家赶,他到家时,项铨已下葬,项元淇大哭着跑到墓地,在墓园边搭建了一间草庐为父亲守灵,至于父亲留给他多少遗产他一言都不问起。
身处庞大的收藏网络中心
可以说,项元汴自身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收藏网络。他与诸多文人、缙绅、官员、公候甚至宦官都交好。拿文人来说,他和文徵明是忘年交,文徵明的两个儿子是他的收藏顾问,仇英曾经是他的门客,董其昌是他孙子的家庭教师,李日华终其一生保持着对他的崇拜。项元汴穿梭这些人间评鉴真伪、翰墨往来,织起一张庞大的艺术品收藏网络。
后记
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清兵攻破嘉兴府城,其藏品被千夫长汪六水所劫掠,散失殆尽。后有些藏品归于皇宫,现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其他博物馆。朱彝尊曾说:“天籁阁乙酉以后,书画未烬者,尽散人间。”
项元汴的收藏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扇观察当时社会的窗口,更为重要的是他为以书画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延续了文脉,使文化以物质的形式得以传承。此外,他个人的著述也为后来的字画鉴赏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