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大诗人杜甫晚年在四川成都浣花溪居住,尝了“槐叶冷淘”,写下千古名作。(网络图片)
槐叶冷淘,中国古时传统的一种凉食。以面与槐叶水等调和,切成饼、条、丝等形状,煮熟,用凉水汀过后食用。所谓冷淘,就是凉面。
“槐叶冷淘”始于中国的唐代。唐制规定,夏日朝会燕飨,皇家御厨大官(也作“太官”)所供应给官员的食物中,即有此味,可见原为宫廷食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食品逐渐传入市肆民间,并将用槐叶与面粉合制,改“槐叶冷淘”为翡翠面,成为城乡人民的盛夏消暑美味。大诗人杜甫曾写有《槐叶冷淘》一诗:
槐叶冷淘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
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释意:
颜色青青的高高的槐叶,采摘下来交给内厨房。(采掇,亦作“采缀”,搜集之意。中厨:内厨房。)
附近的集市上新面刚刚上市,把鲜嫩的槐叶汁和面后而制成碧绿的面条。
把面条放入锅中煮熟,再加上配餐,愁欲全无啊!
碧绿又鲜亮的面条映照着筷子,还有香饭和苞芦,香饭即米饭加上猪油的香味混合着食材的香味;苞芦就是玉米。
(面条过冷水后),一吃牙齿感觉象冷雪一样(唐代有冰窖,吃冷面用冰冷),劝别人也常来做冷面来吃(唐代是将面团切或揪作小粒面疙瘩的形式下水煮熟)。
騕褭,古骏马名。《汉书音义》,应劭曰:“騕褭,古之骏马也,赤喙玄身,日行五千里。”屠苏,药酒名。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我愿随着金色的骏马,去置办那鲜明美丽的屠苏酒。
泥,水名。《长安志》潏水,今名泥水。路途遥远,思忖凶猛的泥水,(但我)兴致很深始终不变。
献芹,典故名,典出《列子》卷七〈杨朱篇〉。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蛰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藻,《说文》水草也。《诗·召南》于以采藻。
《春秋左传·隐公三年》曰:君子说:“诚意不发自内心,即使交换人质也没有益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来办事,又用礼仪加以约束,虽然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假如确有诚意,即使是山沟、池塘里生长的野草,苹、蘩、蕴、藻这一类的野菜,一般的竹器和金属器皿,大小道上的积水,都可以献给鬼神,进给王公,何况君子建立了两国的信约,按照礼仪办事,又哪里还用得着人质?《国风》有《采繁》、《采苹》,《大雅》有《行苇》、《泂酌》这些诗篇,就是为了表明忠信的。”
小小,少。区区,犹方寸。形容人的心,区区之心。形容微不足道,这里指献芹和荐藻之心。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形容万里之遥君王的宫殿,皇家玉壶冷清的饮料。冰清,也比喻德行高洁。玉壶,指壶形佩饰,由皇帝颁发,寓敬老、表功之意。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君王在盛夏的晚上纳凉,也须时常尝一尝槐叶冷淘的滋味啊!
无独有偶,宋人赵令畴《侯鲭录》中记载了一则轶事非常有趣:黄庭坚曾经列举出三种他认为最美味的食物,一是同州羔羊蒸到烂熟,浇上杏酪调味;二是用南京白面做的槐叶冷淘,以襄邑的熟猪肉为卤;三是由吴人将松江鲈鱼切成鱼鲙,与共城香稻饭配食。
杜子美时时不忘忠君之志,对于年轻的唐代宗,“每饭不忘君”。槐叶,再普通不过,其做法却是诗人眼中的美味。这首诗将冷面的做法娓娓道来,并且愿意献上屠苏酒做为辅食,劝君王在露寒殿纳凉时,不妨也常吃吃冷面。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