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以着《茶经》而闻名,并被奉为茶仙、茶神。(图片来源:Pixabay)
接续〈离寺而落魄的陆羽,如何成为“茶圣”?〉一文。
陆羽结识两挚友
由于安史之乱,陆羽被迫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乡竟陵,跟随难民一路东迁。
虽然是在逃难,心系茶事的陆羽这一路可没闲着,他沿途考察茶园、名泉、水源等,硬是把逃难过成了旅行。
行至无锡时,陆羽认识了在江南的第一位好友——皇甫冉。皇甫冉比陆羽大了十几岁,他十分赏识陆羽的才识,于是收留陆羽住进自己的小别墅里,让他安心地在无锡考察茶事。
被皇甫冉收留了一段日子后,陆羽又继续旅行了。
陆羽来到了湖州,这时,他认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皎然和尚。
皎然是当时著名的诗僧和茶僧,与诸多文人有着密切交往。所以,当陆羽遇到了皎然,志同道合的他们迅速成为了至交。
两人亲密到什么地步?当时,陆羽直接住进了皎然所在的妙喜寺,日夜相对,一起研究茶树生长、名泉水源、泡茶技巧、茶道理解……。
陆羽爱慕李季兰,可女方钟情皎然
但是,生活是不应该这么风平浪静的。这时候,传说中的李季兰(就是曾收养陆羽的李公之女)终于出场了!
成年后的李季兰,在江南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才女,而且是一名道姑。唐代思想开放,道观中也并非清静之地。容貌清秀的李季兰与当地许多男性名士相交甚好、谈笑无忌。李季兰与陆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相交甚密。
陆羽对李季兰是心生爱慕,有意追求的,有阵子李季兰生病了,他立刻端汤送药、殷勤相伴。以致后来,李季兰还写了首诗《湖上卧病喜陆羽至》(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作答谢。
由于陆羽经常跑山里见李季兰,皎然觉得奇怪,不禁询问陆羽。经皎然的一再盘问,陆羽才道出是往玉真观探访李季兰去了。陆羽不仅把实情说了,还介绍了皎然跟李季兰认识。
这一认识,陆羽的爱情就吹了。
因为,浪漫多情的李季兰被皎然气定神闲、侃侃而谈的气质吸引,深深地爱上了他,并经常写诗向他暗送柔情。
不过,虽然李季兰这道姑当得不太合格,皎然这和尚却是正宗的,心如止水的他回赠了一首《答李季兰》: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委婉而坚定地拒绝了李季兰。
所以这场三角恋的结局就是:三人谁跟谁也没成,只是继续保持这“纯洁的友谊”,谈诗论文、品茶聊天。
而陆羽一生之中,也没有过任何婚娶,由始至终是个单身汉。
都说天才的人生是孤独的,情场失败的陆羽,最终在湖州这片伤心地,完成了令他名留青史的著作——《茶经》。
著书不易,陆羽为写《茶经》曾癫狂
再来谈谈陆羽撰写《茶经》时的景况。
颠沛流离到江南的陆羽,终于开始了考察茶事、谈诗论文的生活。这期间,幸亏有皎然和尚的帮助。陆羽在皎然的妙喜寺住了三年后,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该独立了,于是他决定要搬出去住啦!
所以,在皎然出钱出力的帮助下,陆羽在妙喜寺几百米远的一条小溪边,修葺好了一栋草庐,继续进行茶事研究。
住在山间草庐的陆羽,开始了他癫狂的生活。据陆羽《自传》中描述,他那段日子里是:
身披纱巾短褐,脚著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
翻译过来就是,他每天在山中徘徊,采茶品水、吟诗诵经,拿着木棍敲竹木,到了天黑时,就一路哭着回家……
至于陆羽为什么会有这些奇怪的举动,就无人能解了。或许是夜幕降临,独自置身山野的陆羽,想到回到空荡荡的草庐,没了皎然的陪伴,总感到了那么一丝寂寞。
但是!就是在这种寂寞的折磨之下,陆羽完成了一本书——《自传》。
在这本记录自己前半生履历的书里,陆羽提到了他“作《茶经》三卷”。也就是说,在背井离乡一路东迁,颠簸流离却不忘茶事的五年里,他已经完成了《茶经》的初稿!
之后,经历了十余年的考察、修改、增补,《茶经》才最终定稿,成为了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的巨作。而陆羽的名气也渐渐增大,成为名噪一时的文人兼茶叶专家,更有了属于自己的茶亭和房子。
陆羽在湖州的的茶亭,由于建于葵丑岁,葵卯月,葵亥日,取名“三葵亭”,据说是由陆羽亲自设计,皎然协助施工完成的。茶亭落成之日,吸引了湖州无数文人雅士参观,当地刺史颜真卿,更为茶亭作诗称赞。
后来,由于《茶经》的传播,陆羽的煎茶方法和茶道思想广泛影响了世人,甚至传入宫廷,得到了上层阶级的认可。
由此,陆羽终于完成了从山野弃儿到一代名人的完美转身,成功逆袭啦!茶圣陆羽的故事,到此也就结束了。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