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史上少见的事情在中国发生了(图)


中国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7月18日讯】中国现阶段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M2与M1增速之间的剪刀差可以近似看作判断资金活跃程度尤其是企业层面的观察变量。因为M1中除了现金之外更多是企业活期存款,而M2中除M1以外的准货币更多是定期类存款,实际上是一种资产形式。

7月15日,在2016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媒体会议上,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发布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解读。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618亿元。6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剪刀差进一步扩大。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8万亿元,同比多增1044亿元;存款增加2.46万亿元,同比少增3808亿元。

盛松成说,M1上升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一般情况下M1增加是经济向好的表现,但是从去年10月开始,M2和M1剪刀差不断扩大,这是历史上很少有的例外。主要是这也反映了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收益低,投资意愿下降。

7月16日,盛松成在“2016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表示,从M1和M2的货币剪刀差趋势看,中国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

盛松成认为,这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企业持币待投资。大量货币流向企业,但是企业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向,于是把大量的钱留在活期存款账户上。

第二,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降低。随着定期与活期存款利差不断收窄,企业更倾向于持有活期存款,因为持有定期存款面临的约束较多,而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降低。

第三,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可能对M1形成扰动。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以后,从理论上讲,应该同时归还银行贷款,但是实际上有时间差,所以会有一个过程,会放在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账户上,因此,单位活期存款也较高,导致M1增速不断上升。恰恰和历史情况相反,近期M1快速增长,反映了经济下行压力是比较大的。

盛松成认为,现在货币政策有一点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现象,也就是说,货币供给再增加,也会被货币需求所吸收,投资也很难再增加,这可以叫做“企业的流动性陷阱”,中国现在就陷入了这种流动性陷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