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为民国元老却一生清贫的于右任(图)


贵为民国元老却一生清贫的于右任。(网络图片)

当一个人不在乎外在的一切,只听从内心的声音过活,要么成为圣人,要么成为疯子,要么成为有趣的人。民国大人物于右任始终坚持活出自我,他成为了有趣的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人格。反过来说,兼济天下也会让读书人生命显达,且富贵伴随。但于右任则始终坚持“为万世开太平”的信条,只顾着兼济天下,却总不在乎自己的身份与名利,外在的东西都不会去争,钱财随性遣之,名声任由人说。结果,他给世间带来了功业,也成就了自己有趣的活法。

于右任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正能量,一生到头都在建功立业。论政治,他是民国元老,做过国民党政府的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要职,和孙中山出生入死,连蒋介石都要看他脸色;论教育,他参与创建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名校,重教兴学不遗余力;论文艺,他为民国首席草书大家,留下诗文过千;论慈善,他一生捐款、捐书法无数,或为赈灾家乡陕西,或为支持民族抗战;论道德,他乐于助人,且一笑了之……而唯一不足论的就是他的财富。此公一辈子都缺钱,一辈子都在闹穷。

耄耋之年患牙疾,他想装一口假牙,因付不起8000元新台币而作罢。还有一次,他生病住不起医院,对副官闹着要回家。当时,他写有一篇日记,抱怨说:“我的钱已用干,可以指天作誓的。人疑我有钱,是旁人害我。”蒋经国来探视后,他才安心待在医院。

最不可思议的是,他过世后没有留下任何遗产。他的大儿子和一帮官员打开他了他的保险箱,结果彻底惊呆了:箱内既没有任何钱财宝物,也没有股票证券,多为生前重要日记、信札。欠账单倒有一些,有为三公子于中令出国留学筹集旅费所出具的借款单底稿,还有平时挪借副官的数万元账单。另外,还有夫人早年为他缝制的一双布鞋。1949年分隔两岸后,他一直不舍得穿。

铁箱之谜揭开后,人们赞誉:“右老遗产,仅有账单,清廉自苦,元老典范。”而当时的媒体则说:“三十功名袖两风,一箱珍藏纸几张。”

按常理说,他位高权重,且威望耸立,怎么着生活都不会如此窘困不堪。就算不贪腐,工资与福利也够他享用了,而且写点书法、到处挥毫也能换来零花钱,也不至于死后只剩下欠账单。就算他不住豪宅,不坐豪车,生活作风正派,也总可以给孩子们留点遗产吧。但此公就是不怕官员财产公示,不等组织审查,就活脱脱的两袖清风。按照柳亚子的说法便是: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

当然,我们不是在谈做官的自我修养,也不只是赞叹他的清廉,而是要说他将钱财当做身外之物,由此获得磊落,也活出了自己的风格,更活出了乐趣与风骨。

北洋政府曾出每月3000元大洋聘他,还赠文虎一等勋章,于右任拒绝道:“钱,我见过。什么文虎章,你狗也给、猫也给,我看不值半文。”

1925年,冯友兰想去广东大学任教,求问于右任可否?于对冯并不感冒,则干脆回答:“革命的人可以去,不革命的人不可以去。”冯想了想,最终还是去了。

于右任不仰人鼻息,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自我。而正是因为他对他人无所求、对外界无所求,他才有资本坚持自我,才能宠辱不惊。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坚持自我,哪怕坚持一个小小的想法都做不到,那只是因为,我们受外界牵绊太多,或者太受制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

物质窘困,性格耿直,且绝不苟且,于右任却并不没有将生活搞得高冷乏味,而是趣味十足。

早年,于右任常背一个褡裢袋,里面仅有两个印章,倘有人求字,提笔就写、拿章便盖,从不收钱,压根儿就不在意自己高大上的身份。故三教九流索墨者,直如过江之鲫。有时到医院慰问伤兵,一晚要写几十幅。秘书欲为代笔,还被批评一通。他不在乎自己的艺术回报,只把艺术当做一种乐趣,一种随性遣之的玩意。

人一旦不把自己当回事,别人就把他当回事了。就像于右任,后人便记住了他的大德、慈悲与乐趣。

有回,某俏丽佳人找上门来,说:“你不是主张恋爱自由嘛,今儿就看上您了。”于右任则苦笑道:“那也得双方都愿意啊!我家里有位好老伴,可是离不了的。”某天,他到监察院里处理公务,几位属下人员正在阅读“黄书”,被发现很是尴尬。于却笑道:“血气未定之少年,不能浏览此等之书,容老夫去闭户读之。”言罢,揣此书扬长而去。

有一次参加宴会,于右任喝得酩酊大醉,盛情难却之下,迷迷糊糊中写了“不可随处小便”六字,就回家了。第二天主人登门请教,他很是不好意思,即令人取来一把剪刀,将字剪下,重新排列为“不可小处随便”,然后哈哈一笑说:“行了,这不是很好的座右铭嘛!”你瞧,他就是这么风趣。

于右任还曾竞选过副总统,但他不走寻常路。1948年4月,国民政府副总统选举空前激烈,几位候选人各显其能,问及于右任,答曰:“我有条子。”代表们诧异:于大胡子啥时候有金条了?到时一瞧,却也不凡:一边是于右任的签名照片,一边是写好的“为万世开太平”书法条幅,最多时每小时一二百人排队来取。第一天投票,于右任得493票,却即遭淘汰。次日他准时出席大会,一派飘逸大度,全场代表起立鼓掌,达十分钟之久。

于右任晚年称:“每得一样美食,便觉生命更圆满一分。”他喜食蒜头、辣椒,几乎每餐必备,还自创了蒜头煮石首鱼与辣椒炒肉丝两款菜。美食家、书法家谭延闿对此赞不绝口,称堪比自家的清炖鱼翅。他也好游历,激赏各地美食之余,无不留下墨宝。在上海、南京、重庆、台北等地,于右任画龙点睛的墨宝护持了一批百年老店,这是其他民国人物所无法企及的。而在于右任心里,此举可能只是他的一种玩法——自己开心了,也让别人开心。

1949年,他去了台湾,在那里一共生活了15年,一生活了86岁,堪称长寿。晚年时,有人问及他的养生之道,他则指了指客厅墙上那幅高悬的字画。这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上面有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则是“如意”二字。 

古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陆游在诗中感慨:“人生十事九堪叹”,辛弃疾也有此言:“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世事纷纭,不如意是人生的常态。如何对待生活中如意的事或不如意的呢? 于老的态度就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让自己庆幸、珍惜生活中那些如意的十分之一二,而对十之八九的不如意处,则勉励自己要调整好心态,不怨愤、不郁结,不因欲望不得满足而蒙蔽了心智、封锁了视野。  

相比于右任所处的时代,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少了激荡和变乱,却多了浮躁和功利。无论学习、生活 或者工作,我们都在快节奏中高速奔跑,随时都可能因挫折而摔跤、因失败而伤神、因不幸而心痛不已。而“不思八九,常想一二”,便是养心的药膳。

把不如意的事情轻轻地放到一边,让生命十分之一的阳光穿透十分之九的阴霾,你便是生活的英雄,你的人生不求圆满也会自然圆满。

于右任善草书,从碑入草,用笔险劲峭拔,布局大刀阔斧。他的书法作品既有碑的凝重、又有帖的灵动,于宽博潇洒中求艺术的神韵,由此被称为“一代草圣”。我们现在看到他抄写的《心经》,便是他书法风格的集中显现。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