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扶门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5月21日讯】去年回国省亲,因是外籍我只能住在比较高星级的涉外宾馆,用国内的行话来说进出这里的人该是都有些“档次”的吧,但我却在这里经历了回国后的第一个“文化”冲击,那就是“扶门”。在美国呆久了,我已经习惯了“扶门”的美国文化,就是在公共场合进门时尽量帮别人开门,若有人为我开门时要对扶门的人说声“谢谢”,自己开门进入的时候要看看后面有没有人跟上来,有的话我会扶住门让后面的人跟进来后再关门,而不会走进后一甩门扬长而去。所以那天刚结束长途国际旅行的我走下出租车、走进我下榻宾馆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小跑几步给一起进门的两位女士拉开了门,尽管当时我还拖着大行李箱子。
但后来的经历却让我恍悟我所在的地方。先是我为她们开门的两位女士毫无表情、大摇大摆地慢慢走过,甚至看都没看一旁拖着行李为她们扶着门的我一眼,更别说“谢谢”了,如果说这已经足够粗鲁的话,后面的经历几乎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正当我笨拙地拖着箱子试着自己进门的时候,一位衣着光鲜的男子突然赶过来,就在我设想他很可能像在美国一样会“接力”帮我扶住门的时候,他几乎是用力“挤”开了我,穿门扬长而去,留下了身后目瞪口呆的我不知该怎么反应。
现今的中国文化里是没有为人扶门这个习惯的,这个国人看作“蝇头小事”的习惯在西方国家普遍被看成大事,如果你不做的话虽不违法,但却很不道德,美国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觉得你缺乏基本的礼貌和教养,而且由此引发的后果有时可能会很严重,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十年多以前我在一家美国公司的产品开发实验室做主任,一次负责面试招收一名高级化学家(Senior Chemist),候选人中有个正做博士后的中国留学生业务水平很不错,研究方向也很适合我们要招收的位置,当天上午的业务面试很理想,可以看出招人委员会(searching committee)的很多人在内心对他已经有了倾向性。中午是例行的一起出去吃饭,也往往是从生活细微之处考察候选人的时候,当天一起去的除了他和另外一名我们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是男士外,其余都是女性。走近餐馆,我那位美国男同事自觉地小跑两步为大家开门后扶住,我下意识地注意到那位博士后光顾和我们说话了,没有说声谢谢,更没有去接力扶门,那位美国同事马上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我读懂了他眼光里的含义。就这一个小小细节在此后的筛选会议上被拿出来,作为怀疑他能否融入团队的“证据”,让本来可能到手的工作丢了(因身份限制,外国非移民留学生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虽然我解释了这可能是文化差异,但连我自己都不得不怀疑,如果在美国生活了几年都不能学会“扶门”这个传统的话,那么这个候选人还有多少不能“融入”美国文化的地方呢?
你或许因此会说,一个“扶门”动作里显示出是美国人道德水准高,普遍素质好,其实这个说法虽有些道理,但并不全对。譬如在男士为女士开门的绅士行为里,或许更多的是道德领域里的“素质”养成,但“扶门”就不全是了,最开始的扶门习惯来自怕甩回去的门撞到后来者的脸,十九世纪的美国就曾有这样的法庭判决案例,因先行者不扶门,快速关合的门把后来者撞伤了,结果判决不扶门的人支付医疗费和补偿金。据说一些欧洲国家也有类似的法律,如德国。因为这种严格的法律规定,民众不得不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后来者扶住门,久而久之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人们用来表达“友好”和“关爱”的道德养成。
法制是道德的基础,没有法制做保证的道德是空中楼阁,终将不能长久。正是因为法制的保证,美国成为了一个有“扶门”文化的国家,你不扶不违法,别人虽不会“道德绑架”要你必须扶,但在美国几乎人人都会去做。在美国这二十年,我进门时几乎毫无例外都是美国人扶着门让我走过去的,看见别人扶门时我会赶紧加快脚步赶上去而不让别人扶太久,同时我自己进门的时候也会扶着门让后来人走过去,机缘合适我也会“接力扶门”让前面扶着的人能够尽早脱身,一个有道德的“爱心”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而在法治基础上谈道德养成才会更有效果,也才可能更长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