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代始皇帝 法令政策创下百世筑基的辉煌(组图)
万代始皇帝法令政策创下百世筑基的辉煌。(网路图片)
秦始皇从二十二岁亲政,至三十九岁出兵击败山东齐国,进而完成统一中国之历史大业,秦始皇在短短十七年之内,迅速结束春秋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的诸侯混战局面,遂又不失时机制定与颁布一系列有利于统一之法令及措施,在前人从所未有的前提下,完成众多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建立并完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皇朝。这种气魄,远非一般帝王能比。用前人未有之魄力、胆略,大刀阔斧,恰应天时,顺民心,明主治国,百世筑基,让世人重享安宁。
秦王朝统一乃全方位统一,除法律统一,其所创立之皇权体制、法律、经济、文字体制却为后世各朝各代不断采用,绵延两千多年。
颁布法令创建大统一皇朝
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又以其非凡之雄才大略,拓土开疆,迅速制定与颁布了一系列开创性法令及措施,建立并完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皇朝。其所奠定之皇朝体制,为中华民族后两千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朝以前夏、商、周三个王朝为三个大国。中等国谓之方国或诸侯,小者以族属为名,星罗棋布。其生存状态,一直处于融合与兼并过程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曰: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
皇帝、郡、县、乡。(网路图片)
皇帝为首,三公九卿
设皇帝为国家元首——秦始皇废“王”号,称“皇帝”,是开创历史之大事。古时只有三皇、五帝,却从无皇帝之称。皇帝已非旧制本族“大宗”,而是至高无上的国君。与之相应,皇后已非旧制国王众妻之正,而是执掌六宫、母仪天下之女主。皇太子已非旧制本族之“宗子”,而是储君,法定皇位继承人。皇帝尚在君、王之上,君、王则由皇帝任免。皇权神授,在人间至高无上。秦始皇上承先秦两千数百年之结局,下启后世两千数百年之先运,成为本次人类中华史上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是华夏本次文明第一位皇帝,即名符其实的“始皇帝”。秦始皇设丞相、三公、九卿,负责朝廷各部门工作。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于皇帝。丞相、御史、廷尉分管国家政务、监察、司法,分工明确,互不干扰,当今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与此十分相似。另又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之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虽然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众生,一朝文化,朝朝众生皆来自不同天国,但秦始皇所建皇权体制却一直被历朝历代所继承,直到清朝结束,共沿袭二千多年。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皇帝;君、王亦皆由皇帝分封。
地方行政,郡县制度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度,设立中央直接管理下之郡、县、乡、亭、里等多级行政基层结构;该管理结构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延续。
地方行政郡县制——秦始皇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郡直属中央,置守、尉、监三长,分掌行政、军事、监察。郡下设县,置令(长)、丞、尉三长,分掌行政、文狱、军事。郡县主要长官由命官充当,由皇帝任免。
郡县制是中国历史重要里程碑。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秦始皇肯定李斯所奏,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建立大秦皇朝,使其后近一千七百年中国在管理制度上先进于西方各国。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都行秦政法”(《后汉书‧班彪传》),两千年皇权时代之中国,在制度上基本沿袭秦朝制度。
秦始皇这套皇朝体制,是中国古代制度的文明典范,是中华民族的守护神。两千余年以来,疆土保卫、神传文化进一步丰富,都得益于这一皇朝体制。
统一货币。(网路图片)
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齐、燕等国发行刀币;赵、魏、韩等国则通用铲形布币;秦和东周流通圆形方孔钱;楚国却使用贝币。秦始皇下令规定:在全国统一发行使用圆形方孔钱,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这种铜钱沿用到两千多年后的清朝。
统一度量衡。(网路图片)
统一度、量、衡
“度”指长度,“量”指容积,“衡”指重量。度量衡乃商品交换工具,与国家赋税相关,但由于各国单位进制不相同,使得七国之间度量衡五花八门。各国度制不一样,使用长度尺码有大有小;量制不同,量具大小不一,所用单位也各有别。
为解决货币不通、单位不一带来的诸多问题,秦始皇在一统天下后马上发布诏令,统一度、量、衡标准,以秦国度量衡为标准,度量单位改为十进制,定期对度量衡进行检查。并改进或新制器具,由官府负责监制,全国颁布实施,其中也包括车轨轨距统一,即“车同轨”。
统一文字。(网路图片)
统一文字,造福万代
文字乃用于“文以载道”,用以人神沟通。汉字传至商代甲骨文阶段已相当成熟。到战国时期,列国长期分立、“言语异声”等各种因素影响到文字统一,出现“文字异形”现象,造成了人们之间文化交流不便和误解,亦影响文化历史的准确记载。
灭六国后,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下令废除六国旧体文字,授命廷尉李斯主持统一文字事宜。李斯以原秦国字体为基础,创制字形固定、笔画简省、书写方便之小篆(或称秦篆)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即“书同文”。小篆不仅吸取、继承了六国文字之合理因素,同时还具有笔划简明的特点,较易推广。此外,民间还流行一种比小篆更为简易之文字——隶书。这便是中国今体文字的前身。
统一文字使得历史文化得以准确保存,以利后世之人对神传文化、正法、正理之准确理解,造福万代。当后世“万佛临凡、万法归一”时,后人能准确无误地得大道,返本归真,完成人类的最终使命。
大篆、小篆、隶书。(网路图片)
秦始皇是一位富有雄心壮志之明君,一生勤政。史书称秦始皇“昼判狱而夜理书”,夜以继日,辛勤工作。据载,每天批阅各种奏请简札达一百三十多斤重。
秦始皇在位时,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一倍。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管理和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土地统治稳固。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功绩方面,和汉武帝一样,历史上功高无量。
奠定中国现代版图也是秦始皇首次从疆域上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中原南北疆土大统一。秦之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今越南中部),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秦始皇本纪》)比西周时疆域至少超过五倍,是中国现代版图基础,至此中华文化扩大至更多种族及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