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看英美如何保护孩子(图)
12岁以下孩子不能单独在家。(网络图片)
从2010年至现在,我先在美国呆了一年,短暂回国之后,又来到英国。细细想想,在国外,除了孩子遇上穷凶恶极的歹徒这样极端的情况,还有一些经验方法值得国内借鉴。
入学第一天要交防疫证明
2010年初春,我们刚到美国的密苏里州哥伦比亚时,女儿就在密苏里大学附近的Lee学校上小学。申请学校需要三个条件:居住地址、年纪证明和防疫证明。三个条件中的防疫证明,既是为了保证孩子自身的健康安全,也是为保证孩子不把潜在疾病传染给其他同学。英国除了复杂的居住地证明和交当地政府税证明,也有类似的规定。从入学第一关,对家长做出这方面的约束,可以有效保护孩子的生命健康。
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除了填写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电话,还需留下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以防家长电话不通而突发紧急情况时,可以确保找到孩子的保护人。在英国这几年,学校每年都会发一张表格,里面已经打印了你此前的联系方式,如果你本人或孩子的紧急联系人更改了号码,你都需要在表格上更新,再把表格放回到学校指定的地方。
此外,如果孩子某天没有正常到校上课并且没有请假,家长会收到相关短信,提醒你孩子当天没有到校。前年我们从英国回国,女儿中学最后一天其实是没什么课,所以我们也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跟学校打招呼。这下子问题就出来了,先是接到学校的短信,告知孩子当天没有到校。再接下来还有短信提醒家长,请到学校解释为什么。
12岁以下孩子不能单独在家
去美国不久,我们就从朋友处得到告知:孩子12岁以下不能单独在家。这是法律规定,谁也不能违反。如果被邻居发现孩子单独在家,家长极有可能会被警察拘留。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我家隔壁收养了一个孩子,因为没有人看护,被单独留在家里。终于有一天,小孩的鼻子和脸被老鼠咬伤。这在当时的农村都很普遍。如果整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做出某些规定,幼小的孩子也许会因此而避免一些伤害--尽管很多人都不是主观故意的。
再一个就是孩子自我的保护意识。记得有一天我们劝女儿到外面玩儿,她不从。我们威胁她:你不去,我跟你妈自己出去。她第一反应是:我要打911报警,你们这是违法的!
她当时不到10岁,去美国不到一年,就能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们不仅没生气,反而很欣慰。说到这儿,还有一个题外话:孩子从国内转至国外读书后,这方面的投诉意识增强。有一天,她气呼呼地跟我抱怨:我要向校长投诉老师!中午吃饭时竟然不让我和同学坐在一起!还有,给我们吃饭的时间特别短,都没吃饱!
看着她气呼呼的样子,我逗她:你在上海敢投诉你们小学老师吗?她立即回答:那我不敢。问为何?她想了想,说:校长和老师是一伙的!
所以,好孩子是正常的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一味顺从老师和家长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
校车结实但没有空调
再来说说校车。除家长开车送孩子上学,学生在哥伦比亚小城大都会乘坐校车。校车是由公司运营的,如果你想让孩子坐校车,你可以向这家公司申请。只要你家在学区范围内(除非你挑学校,否则就一定在学区范围内),你就一定能成功。
校车全部是统一免费的。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美国是由政府来出校车的费用,让私人公司来经营校车,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巴像国内的那样豪华。美国校车给我的感觉是,结实、安全,但非常简陋。我曾坐过一次,在极热的夏天也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
在密苏里州,每个人学开车时必然要考一道题:当你看到前面停着一辆校车时,你应该:1、直接开过去。2、停下来,发现无人下车时开过去。3、停下来,当司机出示通行牌时,你再行驶过去。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强化你的意识:即使你认为没有人下车了,也极有可能是没有被你肉眼发现的孩子正在下车。所以,必须等司机出示你可以通行的标志后,再通行。这条规定,至少能够减少因误会而造成的孩子伤亡。
行人路权有充分保障
美国开车讲究路权谁高谁低。有一条规定是:即使是行人在闯红灯,你也得把车停下,让行人先走--即使行人是错的,其路权也比驾车者高。记得2008年在英国曼城附近的波尔顿市及2010年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分别有两个来自国内的大学教授跟我说:来美国最不适应的就是,每次到没有红灯的路口,总有车停下来示意让你先走。这种情形,起初让你的心理极不适应。强者给弱者让路,因而,包括孩子在内的人们,过马路会比较安全。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纽约和伦敦这样的大城市,这方面的意识要差很多。此外,美国驾车还有一个规定:无论你是开车撞了人还是动物,你都不能按自己的理解去救他们。你所能做的就是打911,会有专门的人员赶来救他们。当然,我当时所在的美国小城警力也非常有保障:有直升机。医院医生在一次讲座里公开并自豪地跟我们讲,任何时候,你只要觉得身体不舒服,只管打911,2分钟之内,警察一定会出现在家门口。英国好象这方面口碑不佳--前年发生的南开普敦一家华人被杀案,就是警察在分别接到被害人及邻居报警后,出警不及时而导致了惨案。
同样事情发生在上海,就是两样的结局。2010年底,我们一家回到国内,一次,女儿穿行中兴泰富和梅陇镇广场附近的南京西路时,突然发现一辆车直冲过来,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一惊,继而愤怒,冲着开过去的车,做了一个很生气的表情。她刚刚回国,还习惯于美国的车给人让路的思维中,有些没适应过来。
孩子只能坐汽车后排
在国内常看到孩子坐在私家车的前排座位。在美国,对孩子的坐哪儿是有严格规定的:孩子只能坐在后面,除非后面全是孩子并已坐满;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一定是坐在后排中间位置。因为考驾照的说明书上明确地告诉你:从大量的事故分析表明,这个位置是整个车里最安全的。
女儿曾几次央求我要坐在车的前面,前面视线好,也可以跟我说话。直到我告知她这是法律规定时,她才作罢。另一个开车的要求是,如果孩子重量低于四十磅或年龄小于一定年岁时,(不同的州有不同的规定,我印象中我当时所在的州是四岁左右),孩子必须要坐在专门的婴儿坐椅上,以确保事故发生时把孩子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英国。当我们在医院生完孩子准备出院时,需要把孩子放在专门的安全篮里,否则的话就是违法。如果不这样做,出租车司机也不敢拉你。或许很多人以为:我自己的孩子,我会小心的。但在这里,没人听你解释:措施是惟一的保护方式,无论你有多么爱他,没有安全措施,坐车同样有可能发生危险,伤及孩子。
穿反光背心的志愿者带学生一批批过马路
在伦敦,女儿偶尔会跟老师一起到校外参加活动或出国学习外语。学校最常做的两件事是:第一,需要家长签字同意。第二,如果在伦敦孩子出了学校,你需要填写详细的社区医生的电话和其他信息,以确保孩子万一有事儿能及时联系医生。
女儿今年将在四月去德国学德语。尽管是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但仍需你申请欧洲的医疗卡,以防万一。而在申请这个卡的过程中,你也需要填写很多关于孩子身体健康情况的信息。事儿小,但仍需强力执行,没有这个,你就有可能拿不到去德国的签证。第三,如果在伦敦市内参观,除了一前一后有老师照顾,孩子需要穿上学校统一发的反光的衣服或者是几个老师也同时穿反光背心,保证孩子们坐地铁或过马路时很显眼,这都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
另外,在英国,女儿此前就读的诺贝瑞小学(Norbury School)附近的非主干道的马路边上,每天晚上放学时,都会有一个身着反光背心年纪很大的老太太,一批一批带学生过马路。这些志愿者参与的活动,都有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样的画面,我在上海看到过,但是都是在一些主干道马路。而在国内其他城市,则很少看到。
再一个跟国内差不多的安全措施:在女儿上小学期间,放学必须有家长去接,孩子认出后才能出校。记得在美国时,女儿就读的公立小学,还提供晚上住宿服务,以避免家长有事时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
当然,英美信教家庭比较多,每周的宗教聚会,能够培养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无论是大人、孩子还是生活中的动物。我大学的同班同学桑桑问她的英国老公卢克:如果英国人偷车时发现车里有孩子,会怎么办?他说,开回原地。她继续问:万一特别想要那个车呢?回答是:把孩子放至警察局门口,再把车开走。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和社会对生命的敬畏和底线。
我们每个人都爱孩子。但除了父母之爱,我们还需要法律和法规在相关方面做出强行规定,也需要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减少意外事故对孩子的伤害--尽管每一个家长大都没有这方面的故意。讲述自己在英美的所见所遇,并非崇洋媚外,而是提醒大家去思考,如何给孩子更多的保护。再发达的国家,也都有穷凶恶极的罪犯,伤害孩子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国内能吸取某些国外的经验方法,从制度上做出一些规定,来增强普通民众甚至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许能使意外事故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