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写孔夫子,下联才写关云长。(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嘉靖年间,浙江富阳地方的文武举人和秀才们,集资捐助兴造了一座“二圣祠”,供奉孔夫子和关云长。
殿宇、圣像落成后,文武举人、秀才,却为正殿柱上一副对子的写法发生了争执。文举人认为:上联写孔夫子,下联才写关云长。武举人不同意。一直闹到县衙门。知县决定请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徐文长,来撰写对联。
官船接来徐文长后,驶回富阳江,舟上扬起风帆,溯江流而上,后舱乐班拨弄起丝竹,吹起笙箫管笛,奏乐助兴。徐文长见前面一只摇橹的船,渐渐被他们张著风帆的船,赶上了。不禁脱口而出:“逆水行舟,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迎风奏乐,笛清(狄青)怎比箫和(萧何)。”接着,徐文长说:“橹与帆都是行舟工具,但各有各的用处,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才能两得其利。笛声清而厉,箫声和而远,依声入谱,方成悦耳之音。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同出一理,愿诸公深察此意。”众人听后,心内惭愧。
徐文长到了富阳,在二圣祠,写下了这么一副对联:“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圣德威灵,同传万世;著春秋,看春秋,一部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年。”
于是,文武举人,皆大欢喜。
注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山阴布衣、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他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徐渭自认为自己是“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民间流传他的诸多小故事,另外,学界有《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徐渭的说法。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