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起源于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他首先从道家思想而来,是与修炼有关的,构成了道德修养、艺术技法、养生强身、防卫和制止暴力,所以武字又有止戈之说。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中,由《黄帝战蚩尤》的“角牴”式摔法(摔跤),到战国时发展的剑术,汉唐之际又融入更丰富的艺术内涵,如唐代“三绝”有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和张旭的草书,可见当时的剑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与唐诗一样发展到鼎盛时期。宋、元之后,道人张三丰在修炼中创太极拳;明、清之际继太极拳之后,又由修炼界传出八卦掌和形意拳;在民间则产生和发展了优美、舒展快速的外家拳,如查、花、炮、洪、华等长拳和八极、通臂、翻子、螳螂等不同风格的武术技法。天下闻名的少林又有南北之分,构成南拳北腿的特点。
武术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依不同的风格特点分成一:以内炼为主的内家拳,如太极、八卦、形意等,二:以外形训练为主,要求由外练到内,形神合一的外家拳,如查、花、炮、洪、华、南拳、少林、通臂、螳螂、翻子、八技等。无论内外家,都有各种兵器的练习,如刀、枪、剑、棍、斧、钺、钩、叉,等各种不同风格特点的器械练习,统称为武术器械。
就中华武术的传统而言,它包括道德修养、艺术欣赏、祛病强身和防卫抗暴等。在技法和艺术内涵上又有着高深的学问,所以武术是中华民族神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