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城至牢狱 来看奉养父母的因果(图)


众人需谨记,百善孝为先。(图片来源:Pixabay)

在《杂宝藏经》有一段故事。“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慈童女不愿失信,离母入海取宝

我于过去久远世时,波罗柰国,有个长者子,名叫慈童女,其父早丧,家里又贫,慈童女侍母极孝,日作劳力,割草卖薪,日得两钱,奉养老母,因勤工作,日得四钱,以供于母,逐日增加,日得八钱,供养于母,为人忠实,人多信赖,获利转多,日得十六钱,奉给于母,众人见其聪明,经营有方,便劝之言:“汝父在时,常入海取宝,汝今何不入海采宝?”

慈童女闻是言,而白于母:“我父在时,作何事业?”

母言:“你父在时,入海取宝。”

子言:“我父入海取宝,我今何故,不我入海取宝?”

母见其子,仁慈孝顺,便戏言:“你也可去。”

慈童女一听此言,认为他母亲许可他去,便约诸同伴入海取宝。

一日,向母辞行,母对其子道:“我唯有你一子,怎可放你入海取宝。”其母说著,便拒绝其子的入海请求。

子对母说道:“母若先不许,我就不作此拟想,已先征得母同意,设今不去,便失诸同伴信约,宁可立信而死,不可无信而生。”

母看子意坚决,阻之也是无益,趋前抱子而哭,说道:“待我死后,才可得去。”

慈童女为不失信故,便推开其母,同时又拔出其母数十根发,母恐儿得不孝罪,便放他去。

慈童女入山进城,二享良缘

慈童女离开母亲后,就和同伴入海取宝,行到半路,忽然刮起一阵大风,遂失诸伴,又不识路,见有一山。至山顶,遥见有城绀琉璃色,饑渴困乏,疾向城中,尔时城中,有四玉女,擎如意宝珠,作诸使乐,而共来迎,慈童女带着奇怪的心情,便问四玉女道:“你们为何所事,而来迎接于我?”

四玉女笑着,齐声答道:“君有好大的福气,能得在此城中与我们姊妹共用四万岁的快乐。”

慈童女就在这里住,和诸玉女同相取乐,但住了不久,便生厌离,遂舍她们而去,诸玉女感到无限遗憾,就带着娇瞋埋怨似地责备他道:“阎浮提(又译南赡部洲)人,真是反复无常,为什么就这样无缘无故抛弃我们而去呢!”

慈童女不顾她们娇瞋,又不沉恋她们色相,决意和她们告别,向前而行,见一座颇梨城,有八玉女擎八如意珠,也作使乐,前来迎接,慈童女又觉得很奇怪,便问她们道:“你们为什么这样客客气气地来迎于我?”

八玉女嫣然地笑了,齐声答道:“难得今日君临,我们与君有八万岁良缘,所以今日君到,就应该欣然相迎。”

慈童女知道了这段因缘,不客气就在这里住,但住不久,也生厌离,也和他们告别,诸玉女在这时似乎也领略到阎浮提人实在是靠不住,也感到无限的惋惜,就让慈童女告别。

进白银城与黄金城,续享良缘

慈童女别后,向前而行,进一座白银城,有十六玉女擎十六如意珠,欣然相迎,慈童女又觉奇异,便问她们道:“你们也是这样兴高釆烈的来迎接于我,但我有何宿德,而受你们这样厚礼相迎?”

十六玉女笑着,娇声一同答道:“君有好大福气,堪受我们姊妹拱待十六万。”这时慈童女自知有大福气,但不知生平造何福德,而受此种艳福。不过,慈童女还是住下,接受她们殷懃的款待。不久,旧态复燃,慈童女又生厌离,接着又与她们辞别。

慈童女又向前行,至一座黄金城,城中有三十二玉女,擎三十二如意珠,欣然来迎,慈童女这时又感到很奇怪,内心却作这样想着:为什么我这一向以来,我居然遇到这许多的艳遇呢?以是便启口向她们问道:“诸位玉女:我今有何因缘,受到你们这样厚礼相迎呢?”

三十二玉女欣然同声答道:“这是君之宿福,我们与君有一段宿世因缘,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迎接,愿君勿却,接受我们的欢迎吧。”

慈童女知道了这段因缘,便在这里住下。但住不多久,不知怎样,又生厌离,想欲他去。他对诸玉女告辞,这时诸玉女状似留恋,慨叹万端,便带警告般的口吻挽留劝道:“君前后所住,均是艳境,受大快乐,恐君此去,就无乐境可言,以君不如在这长住,长期享受我们姊妹的福气,此是吾等姊妹为君之计,才出此之良言,以免君后日之悔啊!”

进铁城,竟入牢狱

慈童女在这时,雄心蓬勃,料想前面更有艳境可遇,就不理她们的劝告,毅然和她们辞别,向前而行,遥见一座铁城,心生疑虑,独自暗暗想道:外虽是铁,内必有更好境界,以是不虞有他,向前渐进,到了城阙,一切情境,均是阗寂寂,并无玉女来迎,而此遭却就出他意外,他又自信城里必有更好妙境,以是再进,不知不觉进入铁城,而城门自动关门,城里火炎灼灼,热不可近,慈童女张目一望,四处又是阗然无声,并无一个玉女来迎,横在他眼前的是一个面孔狰狞,头戴火轮的鬼卒,慈童女看后,内心只感惴惴不安,已知此人非是善类,又知此间非是善处,显然是一座牢狱。

在这情境之下,真是把慈童女吓坏了,慈童女拟欲退出城门,但城门紧紧关闭,已无去路,那个横眉恶凶的狱卒,步步迫近慈童女身边来,在静寂间,烘然一声震响,那个火轮忽然飞在慈童女头上,把慈童女压得怪声怪叫,又痛又热,苦不堪言,那个火轮像磁质般,任慈童女出尽全身之力,总不能把牠摆脱,这时慈童女才知身陷牢狱了,这种意想不到的突击,真是使慈童女料也料不到,也使慈童女莫名其妙。

狱卒陈述经历之因果

慈童女为了要明白这种突击的情形,所以不得不启口问那个狱卒道:“狱哥!我戴此轮,何时可脱?”

狱卒答道:“世间有人,作其罪福,如汝所作,入海采宝,经历诸城,时间又暂,然后当来代汝受罪,此铁轮者,终不堕地。”

慈童女又问道:“我作何福,复作何罪?”

狱卒答道:“汝在阎浮提,日以二钱,供养于母,故得琉璃城,四如意珠,及四玉女,四万岁中,受其快乐。四钱供养母故,得颇梨城,八如意珠,八玉女等,八万岁中,受诸快乐。八钱供养母故,得白银城,十六如意珠,十六玉女,十六万岁,受于快乐。十六钱供养母故,得黄金城,三十二如意珠,三十二玉女,三十二万岁,受大快乐。以拔母发之罪,今得戴此铁火轮,不曾堕地,有人代汝,乃可得脱。”

慈童女又问道:“今此狱中,有人受罪和我相同否?”

狱卒答道:“百千无量,不可称计。”

慈童女闻已,即作思惟:我因少意逆母,而拔母发,致受此罪,况世人大逆不孝,所受之罪,当比这更重,慈童女想到这,不禁毛孔悚然,慈童女为救世人之故,便发誓愿:“愿我代为一切众生受苦。”

慈童女发是愿已,头上铁轮顿然堕落于地,这时慈童女便驳问狱卒道:“你说此轮,不曾堕地,于今为什么会堕落于地呢?”

狱卒一听此话,不但不与辩驳,像野蛮地又不与他讲理,一股瞋忿心用铁叉打慈童女头,慈童女骤时命终,即生兜率天

尔时慈童女,是什么人?就是当今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佛告诸比丘:“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

看完此文,我们还敢不及时行孝?还敢对父母有丝毫不敬吗?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