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医术!令人难以置信的“悬丝诊脉”(图)
古代的医学中,有一种“悬丝诊脉”的绝技,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在众人仍不知这项医术是否属实时,去年(2015年)经媒体报导,现代的医学已经能够透过光纤传感,来实践古代的“悬丝诊脉”了。此消息一出,更令人觉得,在那个纯朴的古代日子里,古人的医术居然如此神奇。
除了七十二变,孙悟空还会“悬丝诊脉”
孙悟空曾为朱紫国王悬丝诊脉。(图片来源:西游记视频截图)
大家在看戏剧演出时,应该都曾经看过医者以一条丝线诊脉的景象。吴承恩亦曾在《西游记》中,借由众官的惊奇之语“悬丝诊脉,我等耳闻,不曾眼见”,告知读者“悬丝诊脉”是如何的稀奇,接着再描写孙悟空以尾上毫毛所变的三条金线为朱紫国王诊治的过程:
“孙大圣同近侍宦官,到于皇宫内院,直至寝宫门外立定,将三条金线与宦官拿入里面,吩咐:‘教内宫妃后,或近侍太监,先系在圣躬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却将线头从窗棂儿穿出与我。’……。”最终,孙悟空不负齐天大圣之名,顺利地诊断出国王的病症为“双鸟失群症”。
虽然说《西游记》只是古典的神怪小说,虽然说通晓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本就非浪得虚名。可是从此可知,不是人人都会使用“悬丝诊脉”的,倘若借此来判断病患的病症,就代表医术有多么高竿了。不过,以丝线判断病情的方式,可不是从街房邻里、大街小巷所崛起的。
“悬丝诊脉”的由来与传说
据说,“悬丝诊脉”的来由与宫廷有关。因为古代的礼仪为男女授受不亲,即使是医者为患者诊治,亦得遵守规范,而皇宫的规矩当然就更加严谨了,绝对不能搅乱了宫闱的。所以,御医在为后宫的娘娘或公主们医治时,会将一条丝线固定在她的手腕上,自己则握持丝线的另一端来进行诊治。如此这般,御医就可以分别各处一室或隔着屏风,以一条丝线来判断病情,进而开药方。此举俗称为“悬丝诊脉”。
传说孙思邈就曾以“悬丝诊脉”的方式,来为怀孕且罹患重病的长孙皇后诊治。而且,太监有意测试这位名医的医术是否真如众人所言那么厉害,就将丝线栓绑在协助医学鉴定的鹦鹉的脚上。岂料,孙思邈立即知悉丝线的那一端并非是人的脉博。吃了一惊的太监,赶忙将丝线重新栓绑在长孙皇后的手腕上。孙思邈顺利地诊断出了皇后滞产的问题,随后开了一帖药方,待皇后服用后,即顺利分娩,产下皇子。众御医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孙思邈如何倚靠“悬丝诊脉”来对症下药的。然而,孙思邈面对众人追问,仅只淡然一笑而未答应。
孙思邈本就医术高明,这是绝对无庸置疑的,这亦是测试结果成功的。换谈谈一位御医遭到皇帝测试,险些露出马脚的例子吧。乾隆有一天宣御医看病,御医悬丝诊“脉”后,居然为了讨个吉利,就先贺喜乾隆,说妃子有孕,是喜脉。谁知,乾隆不相信御医居然能凭借一条丝线就诊断出来,御医急忙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没有诊断错误。
接下来可就糗了,因为当乾隆命令太监带领御医去看丝线的另一端时,御医看见线上绑着的居然是凳子,他差点吓得昏了过去。幸好,他灵机一动,说里头有玄机。待太监劈开凳子,才发现里头有数只蛀虫,这时御医急忙辩说那代表凳子怀孕了,为喜脉。乾隆这才点头,命御医为生病的格格诊断。凳子风波虽然落幕,但是御医早已吓得面色苍白,内心颤抖不已了。
“悬丝诊脉”不可信?
可是,历史上真有“悬丝诊脉”这般神奇之事吗?很多人都在质疑。
因医术高超,与汪逢春、萧龙友与孔伯华并称为北京四大名医的施今墨(原名施毓黔)曾言,这是亦真亦假!更准确的说,是有悬丝诊脉一事,但这只流于形式。
曾为清廷皇室亲属看过病的施今墨表示,当后妃生病,贴身太监会向太医讲解病况,太医本身亦会详细询问病程与额外的状况。有的太医甚至还会送礼给太监,以求得到更多资讯,以利解析病症。因此,太医在正式“悬丝诊脉”时,早已经摸透病况了。这时只需要“悬丝”,谨守皇宫礼节,显示臣子的恭敬,再沉着地屏气凝神,认真思索接下来该开什么处方,别惹祸就可以了。
据〈古代医学绝技:悬丝诊脉〉一文所言,“悬丝诊脉”只是障眼法。医者并非依靠微弱的脉搏震动来诊断,真正依靠的是自己的天目。但凡会“悬丝诊脉”的古代医者都具备超高的道德水准,且有的具备天目的透视功能,例如上述的孙思邈,还有扁鹊与为曹操看病的华佗。不过这些大德神医得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诊治过程。否则一般人往往难以接受医者使用天目探看出病灶所在。
由此可见,“悬丝诊脉”并非像大家所见的那般神奇。可是,换个角度想,古代的医学并非如大家想得那般落后,那般不如现代的医疗器具。因为,我们所认为的落伍、古朴、不可思议,其实往往是更胜高科技产品所行之境地,只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形塑了现有的既定认知与概念,导致大家无法接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