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因89年“六四”事件被迫下台(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3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文隆综合报导)大陆敢言杂志《炎黄春秋》(简称《炎黄》)最新一期刊登回忆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万言长文。作者李湘鲁曾任赵紫阳秘书四年。李在文章披露赵开明的一面,披露赵紫阳未成功的政改思路,指赵提出常委轮流做总书记。近期中共官方强调严明所谓政治规矩,《炎黄》此文发出,被外界猜测是否释放什么信号。
《炎黄》刊发赵紫阳秘书文章 褒扬赵开明思想
大陆《炎黄春秋》2016年第2期期刊登一篇长达万字的回忆赵紫阳的文章,作者是曾当过赵紫阳秘书4年的李湘鲁。
文章题为“回忆一位站在改革前沿的长者”。李湘鲁说,他于1980年7月开始担任赵紫阳的秘书。他说,经过文革的人,都知道“表忠心”的重要。他庆幸,赵是一位不用“表忠心”的高官,在赵身边工作了4年,此后,又经常看望他。“感受他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是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作者表示,赵紫阳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却具学者风格,其思维方式科学、严谨而且开放,在中共领导人中并不多见。赵紫阳看重西方经济学实用的一面,从不用马列的框框去套它。文章披露,赵太忙,没有时间多读马列的书,他极感兴趣的理论问题,也并不是当时中共党内常用来给人划框框扣帽子的理论,而是对经济改革可能产生启发、借鉴的著述。
文章称,大陆现在开始反思GDP主义,其实,赵早在1981年就相当关注幸福指数的提法,对单纯强调GDP(国民生产总值)有所疑虑,思想之超前,可见一斑。
1989年美国金融家索罗斯访问中国,赵接见他。原准备是一个小时,结果谈了两个半钟头。索罗斯后来对李湘鲁说,他见过苏联、东欧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赵对经济问题的见解,无人可比;在他眼中,赵简直就是一位大牌经济学教授。
文章还提到,赵紫阳其实很想听年轻人的意见。那年8月底,当时尚未成名的所谓京中“四君子”,翁永曦、黄江南、朱嘉明、王岐山给中央写信。赵看到文件,问我,我说认识翁永曦,将他的情况做了大致介绍。随后,通知他们当面来谈。大约是9月初,由黄主讲。这应该是他到北京以后第一次和自发组织的年轻人就国家大政方针开展的对话。
赵紫阳因为在1989年同情“六四”、反对向学生和市民开枪而下台,官方指他“支持动乱和分裂党”,并一直被软禁在北京家中,直至2005年1月17日去世。赵紫阳曾多次写信给江泽民要求解除软禁,但均遭到江泽民的拒绝。
尽管赵已经离世十年,当局仍将其视为禁区。而《炎黄》由退休老干部杜导正担任社长,以感言著称,被视为自由派刊物,去年春天亦曾刊登多篇缅怀赵紫阳的文章。
此前,中央办公厅今年初下发文件,提出要引导离退休干部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次《炎黄》再刊发缅怀赵紫阳的文章,令外界纷纷猜测是否释放当局将对赵紫阳作重新评价的信号。
赵紫阳政改思路包括常委轮流做总书记 又提培植反对党
李湘鲁文章披露,赵紫阳1986年曾提出关于常委轮流做总书记的建议,“让人不得不感慨他的伟大。一个从集权向民主转型的国家,就需要一位不贪恋权力,不以专权树威,不以擅权为乐,敢于还权力于人民,懂得制权力以法度的领袖。”
文章称,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原则上通过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下称《设想》),虽基于当时的政治现实,没有“以民主为基调”,没有涉及人民授权的机制设计,却体现了开放和限制权力的深刻用心。《设想》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份尝试自我限制权力的文献,开了党内民主的先河。赵紫阳作为总书记,首先将常委、政治局、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的关系制度化,削弱书记处和总书记自己的权力。
据悉,1986年,邓小平第二次提起政治体制改革,并责成赵紫阳负责此事,成立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制定方案。小组下设办公室(即政改办),鲍彤当时为主要召集人。
2010年1月17日,杜导正的新书《赵紫阳还说过甚么?——杜导正日记》经近十年保密封存后在香港以及台湾同时出版,首度公开了赵紫阳录音口述书稿中未发表过的30多次谈话。
其中关于政体的论述,赵紫阳说:“我们现在不培植反对党,一旦垮了,国内会大乱的,这是最危险的。现中央不考虑这一点,不愿看到这一点。”(引自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十一日杜导正日记)
关于“三个代表”,赵紫阳说:“我个人认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是要堵住政治体制改革的嘴。就是说,我中共当然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代表人民长远利益。这是为一党专政制造理论根据。我看此人(指江泽民)无大志,‘三个代表’不可能像你所想的那样,要抛弃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看罢,过一段,又要讲阶级斗争、专政了。他(指江泽民)在上海说,接受前两个总书记的教训,我的方针是‘应付’。”(引自2000年6月22日杜导正日记)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