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雾霾自古被视为不祥之兆 帝王个个畏惧(图)

 2016-03-15 13:2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雾霾。(网络图片)

在古人心目中,雾霾不是好东西,历代帝王都很畏惧。《后汉书·五行志》即载:“自从光武帝中兴汉室之后,就没有久阴不雨的记载了。”其实不然。

近年全国雾霾严重,尤以京城为甚。有人考证说,据史料记载,明清以降,雾霾天气才多起来,元朝之前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是史载阙如,二是元朝之前城市较小,三是晚明恰逢小冰河时期云云。我觉得,这些结论都有凭空推断之嫌。

关于雾霾,其实旧史记载不少,只不过古代没有科学体系,这些自然现象往往存于历代《五行志》,以及一些占卜书中,不易理清。另外在用词上,以历代《五行志》为例,其中“霾”字出现很晚,大约在《新唐史》中才见到。但这种(或类似)自然现象早已存在,相关称呼有:久阴不雨、常阴、蒙、雾、夜妖、恆阴、晦暝等,都等同或类似于今日之雾霾。

比如常阴,《汉书·五行志》记载,汉宣帝刘贺即位不久,天阴,昼夜不见日月。刘贺要出行,大臣夏侯胜拦住车劝道:“天久阴而不雨,是有大臣谋反。陛下不能外出。”刘贺不听劝告,还把夏侯胜关起来。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张安世将要反叛,霍听闻此事吓一跳,开始以为是张安世走漏风声。很快来问夏侯胜,何以有此判断?夏说:“《洪范五行传》说:皇道有变,就会出现常阴天气,预示着此时有下人讨伐上人。我不敢明言,所以说有大臣谋反。”霍光听后大惊,愈发看重术士。几天之后他们废掉刘贺,应验了“常阴”预示。

接着这段故事,《汉书》引征京房《易传》记载的三种天象:蜺、蒙和雾,以及其占卜意义。对应现代词义,蜺是虹,雾是雾,蒙是常阴,即久阴不雨,似乎就是霾。京房结合占卜,列举多种蒙。诸如大臣谋私,会有蒙起,不见太阳;君臣分心,会出现上蒙下雾天气,起风三次可化解;大臣无德受禄,则出现白蒙天气;大臣抢功自居,天降黄蒙;大臣向皇帝陈述功劳,求赏赐,蒙微而赤色,云云。

按照五行占卜原理,金木水火土都发生变异时,会引起天象剧变,出现“日月乱行,星辰逆行”等怪象,雾霾也是其中之一。它基本表现为“久阴不雨”,预示着“王者失中,臣下强盛而蔽君明,则云阴”。当然还有一些注说细节,比如出现黑色雾霾时,偏重于五行之中“水”发生变异;出现黄色雾霾时,偏重五行之中“土”发生变异。与之对应,又有一些奇谈怪论流传开来。

古时雾霾引来怪事不少,诸如唐天宝年间,虢州閺乡大雨后发生晦冥,类似浓雾或霾,天晴后人们发现,此处女娲墓竟然失其所在。七年后濒河人夜晚听到风雷声,早晨看到女娲墓平地涌出,当时称风陵堆。发生如此神秘现象,不知真伪,也不知原因何在。术士却说:“塚墓自移,天下破。”

总之在古人心目中,雾霾不是好东西,历代帝王都很畏惧。《后汉书·五行志》即载:“自从光武帝中兴汉室之后,就没有久阴不雨的记载了。”其实不然。汉顺帝时,郎顗上书说:“正月以来,阴闇连日。久阴不雨,乱气也。得贤不用,犹久阴不雨也。”

金朝有一则故事写道,哀宗刚即位时,封太后、太妃为皇太后。当即大风骤起,吹落房瓦,紧接着出现昏霾,不见太阳,还有黄气冲天。太后做梦,见到数万乞丐跟在她后面。她很厌恶,占卜者说:“太后是天下之母,百姓贫穷,当然要向你述说。”闻此言,太后赶紧在京城摆设粥与冰药,告慰天下。明清两代发生雾霾,皇家曾经命文武群臣致斋三日,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
 

責任编辑: 润珍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