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上古奇书 日曾经升于西方而降于东(图)


三部上古奇书 日曾经升于西方而降于东。(网络图片)

五千年的中华古文化是从何而来的?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不回溯到中华文化的源头,去看被称为中华三大奇书的著作:《易经》、《山海经》,和《黄帝内经》。

山海经》有“中华第一书”之称,记载了上古时期炎黄祖先的生活环境与状况,包括动植物、地理、气候、医药、人伦等,可以说是中华文化雏形时代的记载。

《黄帝内经》详述了人体内部的筋络腑脏,不但是中医典藏的始祖,更是古来求道之人寻求金丹大道不可或缺的指南,详论了人体内部的能量循环系统。

而《易经》就更为奇妙:“易”字从字形上讲,上面“日”下面“月”,上日下月是为易。顾名思义,讲的是天地之间的事物──通过用“八卦”计算宇宙间能量阴阳消长的方式,预测事物的未来。简而言之:《易经》,《黄帝内经》,和《山海经》,囊括了我们“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和文化三者的精华。

另外说一句与我们探宝无关的题外话:这些上古的东西虽然遥远,但来自其中的文化我们却天天在用。且不说《黄帝内经》在中医针灸上的日常应用,不谈《山海经》中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就说《易经》吧,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不三不四”和“三阳开泰”这两个常用的成语,就是从《易经》中来的。《易经》中的八八六十四卦,每卦之中有六爻,第三、第四两爻是核心。前有一、二爻后有五、六爻,如果中心的三、四两爻不好,就会让整个卦相不好:这就是“不三不四”的来源。《易经》中的“泰卦”代表一月(寅月),“泰卦”的六爻中前三爻为阳爻,又是一年的开始,这就是“三阳开泰”的由来。后世以三羊代三阳,是取羊生肖的吉祥之意。《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上记载了人体周身的经络穴位,后世中医针灸的书籍,无不源出于此。问题是,中医临床应用了数千年之久的人体经络穴位,至今无法以西医理论和检测手段加以证实。几千年前中国人的老祖先又是如何发现的呢?《山海经》

《山海经》中的山经部分,包含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四经共记载了两百四十七座山,全长近八万里。《山海经》诞生在上古时代,别说没有飞机、轮船、火车、汽车,连铁路、公路都没有。是什么人?为了什么目的?用什么手段?跑了这近八万里山路的两百多座山头呢?

《山海经》里还有海外经,上古时期的华夏祖先们,哪来的工具造出船来飘洋过海呢?更为神奇的是:美国的一位学者墨兹博士在研究了《山海经》之后,根据其中《东山经》中“东山是在中国大海之东日出之处”的说法,对北美的地理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脉,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也就是说,《东山经》中记载的是美洲的上古历史。《易经》

一些易学界的前辈在终生研究《易经》之后得出结论:《易经》不是我们炎黄祖先发明的,而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类遗产被我们的老祖先伏羲得到之后,传了下来。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且让我们来看看《易经》。

《易经》中的“八卦”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八卦”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和我们现在通用的方向恰恰相反。我们习惯的上北,下南,右东,左西,在《易经》的“八卦”中偏偏是上南,下北,右西,左东。

当代的地理学研究已经发现,地球的南北磁极平均每四十多万年就会互换一次,上一次南北磁极发生互换是距今大约七十八万年前。也就是说,“上南下北”也并不奇怪。地质学认为我们现在处于地球的第四纪冰河期,本纪冰河期始于约两百五十八万年前。如果《易经》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类遗产,那么《易经》就很可能是数百万年之前的远、远、远古之文化。在我们的老祖宗发现它之前,地球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南北磁极对换。有一点是颠覆性的:那场有关人是否是猴子变来的争论,将变得毫无意义!另一个有趣的是,我们中国人在形容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时总是喜欢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而来自于《易经》中的远古声音却在告诉我们:在史前文化的空间定位中,太阳本来就曾经是千年万年地“升于西方而降于东方”的。看来这三部上古奇书中的奥祕,须要先解放思想,改变固有的观念才能得到真谛。

本文留言

作者楚一丁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