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两袖清风的主角是谁?(图)

 2016-02-25 18: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两袖清风的于谦。(网络图片)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线香:用香末制成,细长如线,或可供药用。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这首诗的大意是: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除百姓的不满。

于谦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明朝名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看了他的面相,惊讶地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于谦出任江西巡案时,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后被重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记载了下面的故事。明朝时期的于谦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深得明宣宗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河南、山西巡抚。尽管身居高位,他的生活却十分俭朴。宣帝驾崩之后,太子朱祈继位,即明英宗。英宗年少,宦官王振专揽朝政大权,他勾结宫廷内外的官僚,为所欲为。大臣们对他十分忌惮,阿谀奉承,称他为“翁父”。于谦为人刚正不阿,秉性高洁,十分不满王振的独断专行。因此,王振十分忌恨于谦。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于谦担任巡抚时,从外地回到京城,他的手下建议他买些土特产孝敬权贵。于谦断然拒绝了,他甩了甩衣服的两只宽大的袖子,说:“我就带两袖清风去好了。”回家之后,他写下了《入京》这首七绝诗。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

于谦还有一首著名的《石灰吟》:

千凿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保卫北京

公元1448年,明朝边防吃紧,于谦被召入京师,担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蒙古也先率军大举进犯明朝,王振唆使英宗亲征。明朝兵部尚书邝埜与于谦均极力劝阻,英宗不听。在离怀来县城约二十里的土木堡,英宗和明军被包围,从征的一百多名文武朝臣几乎全部战死沙场,英宗皇帝也被蒙古人生擒活捉,这是自有明朝以来的奇耻大辱。土木堡之变后,公元1449年,瓦剌部落首领也先挟持明英宗进犯北京,侍讲徐有贞说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于谦请成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他分遣诸将率兵二十二万,列阵于京城九门之外,并亲自与石亨在德胜门设阵,以挡敌军前锋。于谦派骑兵引诱也先逼近德胜门,伏兵趁机冲出,大败敌军。后也先又转攻西直门,城上守军以箭炮还击,迫使敌军溃退,京师之围解除。

責任编辑: 李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