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良信贷或超5万亿美元 已产生共振

【看中国2016年02月10日讯】全球金融系统背后潜藏着一个涉及数万亿美元资金的问题,它可能会在未来多年持续削弱多个大国的经济实力。这个问题就是巨大而且僵滞的债务池,它由全球各地的企业和个人难以偿还的贷款构成。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不良贷款一直在拖经济活动的后腿,但最近几个月,过多的不良贷款所构成的威胁似乎在不断加大。中国是这种担忧最大的源头。据一些分析人士估计,中国的不良信贷规模可能已经超过了5万亿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相当于中国年经济产出的一半。

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银行在去年12月放慢了发放贷款的速度。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这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可能会比现在还慢,进而给多年来一直依赖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多国家造成进一步打击。

据《纽约时报》报导,位于伦敦的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全球宏观信贷研究负责人阿尔贝托•加洛(Alberto Gallo)说。“你可以期待这些损失有朝一日能转变成利润,但如果这种希望落空,它们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和个人都会申请新的贷款,来购买商品和服务,而且利率往往比较低。经济放缓之后,很多债务人就会难以偿还其贷款。之前的泡沫越大,之后银行和决策者需要收拾的坏账摊子也就越大。

从理论上讲,银行可以快速列支不良贷款的坏账损失,然后通过吸收新资金,来填补这些漏洞。而这些清理完坏账的银行,就更可能重新开始发放贷款,由此发挥它们在助推经济复苏方面的作用。

但事实上,这一理论很难付诸实践。要列支坏账损失,银行需要推动企业债务人走破产程序,迫使家庭债务人放弃抵押品赎回权。这种举措会让整个经济感到阵阵寒意,需要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实施不得人心的紧急财政援助,也会带来社会阵痛。而且在有些情况下,银行可能很难在市场中再吸收新的资金。

尽管如此,推迟清理坏账也会有后果。因为银行会因此持续处在受创状态,不愿提供贷款,经济恢复也就遥遥无期。多名经济学家表示,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信贷热潮之后,日本拖了太久才迫使其银行列支巨额损失,结果日本经济在之后多年一直一蹶不振。

现在,很多银行业专家开始担忧中国的不良贷款。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