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于钱财的态度充满智慧。纪晓岚认为勤俭者为天下最富之人,贪馋者为天下最穷之人;刘伯温在得到皇帝赏赐的大量财物后,却善于散才之道。
纪晓岚论贫富的故事
有一次,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闲暇无事,在文津阁与纪晓岚和和珅闲谈。乾隆问和珅和纪晓岚道:
“二位爱卿,你们说天下什么人最富?又什么人最穷?”
爱捧场和讨好乾隆的和珅 ,抢先说道:“圣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以为陛下最富。最穷的算乞丐,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这话没有说错,但乾隆听后没有吭声,把脸转向纪晓岚:“纪爱卿,你再说说。”
纪晓岚不愿与和珅当面争锋,所以不说话,现在乾隆点到自己,只好说:“回圣上,臣以为天下最富之人是勤俭者,天下最穷之人是贪馋者。只要勤俭,即使家徒四壁,也会慢慢富起来。如果既贪且馋,万贯家财,也要挥霍干净。”
“嗯,说得对!”乾隆连连点头。
和珅只从实处着想,专拍乾隆马屁,没有站在高处,从人的立身准则上考虑,所以遭到冷遇。
纪晓岚这种贫富观点,时时流露出来,还有一个故事为证。纪晓岚有一次陪同乾隆,在避暑山庄附近闲逛,无意中走进一座村落。这村子不大,只有二三十户人家。房屋矮小,墙壁剥落,显得很穷。村里有座似庙非庙、似祠非祠的建筑。里面的一座神龛上,供有两尊菩萨,一是财神爷,一是药王爷。
这样的供奉,乾隆看后,觉得新鲜。乾隆指着神龛,对纪晓岚说:
“纪爱卿,你替它们写副对联如何?”
纪晓岚面对两位不同类型的菩萨的一座神龛,也颇有感触,随口吟道:
有钱难买命;(这是指财神爷)
无药可医贫。(这是指药王爷)
这副对联,可说是满含深刻的生活哲理。“无药可医贫”,也是他的勤俭致富观点的又一次流露。
勤俭致富是我们国人的传统美德。清人陆以恬的《冷卢杂识》中,记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杭州吴山,有人摆摊,出售秘法三条:一曰“持家必发”,二曰“饮酒不醉”,三曰“生虱断根”。为了表示秘法之“秘”,用厚纸密封,慎而重之地摆着,标价铜钱三百,结果购买者发现,这三条的答案是六个大字:“勤俭、早散、勤捉。”事虽滑稽,但道理是无可非议的。
刘伯温散财的传说
刘伯温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及后来的大预言《烧饼歌》,因刘伯温功高盖世,朱元璋经常赐予俸禄、山林及田地。刘伯温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象平常人那样将财产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而是每次得到赏赐后就用不同的方式去散财。
浙东某县山区,山民自明朝后期开始就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刘伯温以诗歌暗语的方式让有缘人取财的故事。这首诗刻在山溪岩壁上:
上五里,下五里,若要金银竹桥里。
在这个岩壁旁有一座竹桥,横跨在溪水之上,距上游及下游五里各有一个村庄,桥的对面山脚边有一个非常小的庙宇,供周围村庄的人们去烧香礼佛。周围山清水秀,曲径通幽,是一个非常僻静安宁的地方。但自从刘伯温的诗在民间流传开了以后,这座竹桥便成为寻财盗宝的贪财者想入非非的所在,小小竹桥拆了建、建了拆,风风雨雨多少年,历尽磨难,曾让无数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其实,能取意外之财的人都是大德大智大慧的,况且众所周知,刘伯温是能预测未来之人,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钱财落入那些贪财敛财的小人手里,因此乘兴而来之人总是败兴而归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有一天,有一个家贫如洗但有满腔报国之志的穷秀才,进京赶考偶而路过此地。由于赶路饥渴,没有粮食果腹,遂用溪水洗脸及充饥,当他抬起头来时,猛然看到岩壁上的这首诗,心中好奇,似有所悟,环顾四周,当他看到山脚下那座小小的庙宇时,恍然大悟,诗的谜底呼之而出。
他立即大步朝庙里走去,来到大殿,上香礼佛之后,见过庙中主持,秉告刘伯温诗的谜底就在此庙中。大家都惊呆了,他一语道破:“竹与烛同音,国师将谜底隐在了诗歌中。”
主持查看了连接两个烛台的古老的烛桥,烛桥沉重无比,经历了数百年的烟熏火燎,已无人知其本来面目,现经过了和尚们近两个时辰的擦拭,方显出了金光闪闪的真容。刘伯温的苦心安排,终让宝物有了主人。
后来此秀才考上了功名,为官清廉,主持公义,晚年也学刘伯温的助后人之法,在他的家乡,设立了状元山。山区哪个穷人如考上了状元,就将此山作为奖励。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