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乱世里的李鸿章家族(图)

 2016-01-24 06: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李鸿章,在近代中国史上权倾一时,与曾国藩一样,他也是集大毁大誉于一身。(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李家是传统的大家庭,李道增说,“父亲受礼教的影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守法;家教很严,非常重视小孩的教育,要懂礼貌,懂得做人,每学期成绩单都要给家长看”、“父亲很重视中文的教育,要我们写大字、练小楷”。

李鸿章――李家名人

晚清时期,这个家族对中国政坛的影响,与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技各界的联系,故家旧族中鲜有能与之比拟者。李家因为李鸿章,从大红而大黑,大起又大落。

李鸿章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历经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代皇帝,在近代中国史上权倾一时,与曾国藩一样,他也是集大毁大誉于一身。

李鸿章天生聪颖,悟性过人,读书功夫了得。相传,一次父亲李文安出联考李鸿章,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年仅六岁的李鸿章朗声应对“日照龙鳞万点金”,折射出胸中气象的下联让父亲吃了一惊。他七岁启蒙,八九岁就念完《四书》,教书先生很喜欢他,常在李文安面前夸他。他年轻时作的《二十自述》和《入都》诗,脍炙人口,字里行间全是郁积待发的万丈豪气,也是他气冲霄汉的人生宣言,为世人传颂。

李鸿章1845年来到京城,拜在曾国藩这个大儒门下学习经世致用之学。曾国藩对他“大爱之”,料定他必是济世经国之才。两年后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取进士,年纪轻轻就进了翰林院。1853年,李鸿章在家乡办团练,继而充当曾国藩幕僚。曾国藩“打掉牙齿和血吞”的精神气概,对李鸿章的性格影响很大。更为重要的是,李鸿章创建淮军之初,曾国藩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从湘军各部调兵借将,把八营湘军直接拨归李鸿章统领,这也是李鸿章创建淮军的班底。他是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淮军就是“李家军”。之后,淮军成了李鸿章发家的本钱,也是李鸿章在官场青云直上的根基。1862年3月李鸿章首批淮军抵达上海,半个月后,他被任命为署理江苏巡抚,第二年又兼署通商大臣,从此隆隆直上,开始了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四十年。

在李鸿章得势之时,李家兄弟多多少少都沾了光。李鸿章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二。大哥李翰章官至两广总督,是李鸿章及淮系集团的坚定后援。

然而在不同时代,李家人有着不同的生存法则,可谓一代有一代的活法。

李府祖先

在安徽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有一片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这就是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的故居。许多人用“李府半条街”来形容李家的恢弘气势。

李鸿章的远祖原本姓许,明末时因避乱从江西迁到了安徽合肥。百年后,李鸿章的八世祖将自己的儿子许祯所过继给了好友李心庄,从此改姓李。许祯所成人后制定了李家门规:李许二姓不通婚,但与族外许姓联姻则不禁止。自此,李家人丁兴旺,支派繁多,李祯所算是李家的第一功臣。

李家早年日子并不好过,世代基本都是以耕种为生的传统农民,与科举、官场无缘。李鸿章祖父李殿华当家时,每到年终,上李家要债的人多得“如过江之鲫”,祖父没办法偿还,“唯有支吾以对”。李殿华是个“五十年不进城”的乡下读书人,心气很高,希望能走出黄土地,于是对科举很上心,但科场屡次失意,后来只得在家开起了私塾教学生和自己的孩子。他立志让四个儿子读书做官。

李文安

四子李文安(李鸿章的父亲)读书刻苦,诗文不错,他大器晚成,最终实现了父亲的愿望:1834年,三十五岁时江南乡试中举,继而四年后中了进士。学而优则仕,李文安从此跻身于京城衮衮诸官之列。李文安在京城刑部当官十八年,人们称颂他是个善良而清廉的司法官。李文安使李家这个淝水边的中农之家一夜之间“以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他是让这个家族走出安徽、走向官场、走向京城、走向沿海的第一人,是李家有家谱记载的前七代人中唯一的一个进士。

据说,这是因为从李文安开始,李家搬到了一口名叫“熊砖井”的古井边,喝着井水沾染了神奇。

李文安中进士的那年不早也不晚,正好与数年后大红大紫的曾国藩是同一年考中,这种关系过去称为“同年”。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极其微妙,又极其重要的人际关系,从“实惠”的意义上说,远远超过了同乡与同学,因为同时考中进士就意味着同时做官,有着共同的联系和参照。初做京官的他们无形中就是一个整体,往来自然更加亲近,多多帮助利用也理所当然。

李文安虽然性格内向,“资性中下”,但他万事心中有数,眼力不差,始终把曾国藩拉得紧,尽管那时曾国藩不过是个普通的京官,初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后来才当上礼部、兵部、吏部侍郎。

李文安很有智慧,早早便安排两个儿子李瀚章和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跟他学习“经世之学”,一旦到了奋发进身之时,这一切都会派上大用场。

李家后代​

总而言之,在李鸿章那一代,家族六兄弟通过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成就了庞大的家族网络。李家绵延发展成了一个庞大而兴旺的中国超级大宅门。

不过,真正李鸿章这一族的后人,国内已经不大找得到了,因为他们很多人去了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国内留下的大多是李鸿章兄弟的后裔。

李鸿章故居陈列馆馆长程红,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不少李家后人,她总结了这么一条规律:“李鸿章和他兄弟的下一代还能沾到祖宗的光,当官的不少,办外交的不少,第三代也基本上可以享受到祖先的遗产,有人经商,有人出国,到了第四代、第五代,从政的就寥寥无几了,因为出身问题是个障碍,他们得靠学习,靠自己打拼改变命运,倒是密集地出了许多专业性人才。”

責任编辑: 傍花流水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