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部“钱袋子”之争成胶着状态

【看中国2015年12月23日讯】财政收入作为中共内部利益分配的主要手段,但现在中央地方财政失衡加剧,中央与地方“钱袋子”争夺愈演愈烈。

作为“十二五”(2011年-2015年)期间中国税制改革的重头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下称“营改增”)一直被期望在2015年底之前实现全行业覆盖。然而临近年底,“十二五”也迎来收官之刻,全面“营改增”却已然无望。

“营改增”自从2012年1月在上海试点以来,已有四年。目前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已在中国全面推开。然而,在电信业自2014年6月纳入试点之后,近一年半时间“营改增”再无新动作,改革似被按下了“暂停键”。

究其原因,除了未纳入试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四大行业都有自身的复杂性,也与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失衡等原因密不可分。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共性问题,在于进项难抵扣。而金融业的问题则在于资产的配置行为不属于消费,因此金融业应不应该征增值税本身存在争议。

营业税属于地方税,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增值税属于共享税,按75∶25的比例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共享。

即便目前“营改增”的增值税收入100%归地方所有,“营改增”带来的减税后果还是大部分由地方承担。而且这部分增值税收入早晚也会按统一的比例向中央划转,这是地方财政无法承受的。

自2014年6月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之后,虽屡有传闻试点会继续扩大范围,但事实上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营改增”改革,在过去的一年半内扩围受阻。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四大行业涉及的营业税税额约1.6万亿元,占营业税税收总额的67%。这意味着“营改增”最难也是最关键的部分仍亟待推进,而这么大的利益注定令中央和地方争夺不休。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