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冰最新著作《中华民国祭》近期将出版(图)
【看中国2015年12月17日讯】二〇一五年秋,习近平马英九会于新加坡,全球舆论哗然,两岸关系更加波诡云谲,疑云重重。就在此时,袁红冰教授出版年终钜献《中华民国祭》,廓清疑云,使两岸关系前景清晰呈现在世人面前。
袁红冰教授此前撰写多本警世巨著,对两岸情势的发展作出准确预见,因而被网友誉为“政治先知”。在二〇一五年五月之后的数次演讲中,袁红冰教授又首先提出,由于党魂已亡,国民党二〇一六台湾大选必然陷于历史性大溃败,其分崩离析已成定局,“台湾社会要准备迎接国民党彻底崩溃的政治局面”。进而,袁红冰教授又作出预言:“党国一体”,国民党二〇一六年分崩离析之后,必然很快引发其政治遗产中华民国消亡的历史效应。
基于上述预见,袁红冰特撰写新作《中华民国祭》。袁红冰教授洞察历史,慧眼又及于未来:中华民国虽然尚苟延残喘于台湾,却已是冢中枯骨,尸居余气,所以,用这本著作为之作活祭。
不过,活祭中华民国并不是恶意诅咒,而是用思想理性的长歌,预先凭吊一个巨大历史命运的湮灭。
《中华民国祭》引导读者以近代东西方文化命运决战的大争之世为背景,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俯瞰中华民国崛起神州,败于中共,亡命台湾,并终将湮灭的全过程。
本书在回顾历史中,不断呈现出警醒现实的观念;审视现实时,又使读者能看清历史的大脉络。特别是书中对中华民国失败和即将消亡的一系列原因所作的分析,可谓慧眼独具,鞭辟入里,足以发人深省。
《中华民国祭》理性锐利,情感丰盈,理论独辟蹊径;不仅详尽论证中华民国在台湾必然油尽灯枯的命运,同时对于中华民国未来在东亚大陆枯木逢春的可能性作出探讨,尽管这种可能性正在随时间一起逐渐消失为南柯一梦。
《中华民国祭》的主题攸关数量庞大的人群的命运:现实中,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消亡以及消亡后台湾的命运定位,当然同台湾所有族群的前途生死相关;中华民国的历史之根在东亚大陆,为数不少的中国人仍然魂牵梦萦于中华民国,当下风行中国的“民国风”就是证明。所以,中华民国衰亡的前景必然引发“中国关注”;
中华民国甫一崛起,即以“大东亚第一共和”扬名世界,全球华人曾为之雀跃,及今中华民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抚昔叹今,世界各国华侨对之自然会有几许血色的关切之情。
世界多元,人群多样;一个巨大历史命运的发展和消亡必然引发复杂的爱恨情仇。无论你属于台湾蓝绿橘白哪一个政治族群;也不管你身居中国,或者是海外华人——无论你对中华民国极端厌弃,还是十分热爱,或者只是徘徊于爱恨之间,只要阅读《中华民国祭》,都会“开卷有益”。
厌弃中华民国者,会从书中领悟到,面对中华民国即将宿命消亡的大变局,如何才能确保自由台湾免于被中共强权征服,确保台湾人按照自由意志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中华民国的废墟间是否能升起自由之邦的旗帜,事关台湾人民是否能继续拥有自由人的尊严和幸福。
热爱中华民国者,会从书中找到一个啓示:重返东亚大陆,同时把决定台湾命运的权利还给台湾人民——这是中华民国枯木逢春的唯一可能,也是命运留给中华民国的最后生存机遇。不过,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需要当代中国有一批辛亥英烈式的高贵者和勇敢者,作出鲜血和生命的献祭,即用壮丽的英雄之死,证明对中华民国之爱的真诚并以此感动历史,点燃起中国大陆人民迎接中华民国回归的激情。袁红冰教授特别为之扼腕之处在于,当前中国内外的所谓“民国粉”缺乏的,恰好是英雄铁汉的血性,恰好是能点燃历史和中国人心的真诚之爱。
徘徊于对中华民国爱恨之间的人们,则会从《中华民国祭》中意识到,如果现在不能以智慧的筹谋、坚定的意志和明确的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那麽,等待你的将只有由命运任意操弄的屈辱和痛苦。历史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关键时刻——情势将逼迫每一个与中华民国有关的人必须作出命运的抉择,而本书为每个人作出自己的抉择提供了充满智慧的分析和啓示。
有必要特别指出,作为诗人哲学家,袁红冰教授著作的有些篇幅会引导读者进入深刻的生命哲学和历史哲学范畴;同时,作为一个受过严谨法学逻辑训练的法学家,袁红冰著作的更多章节会把具体、明确的事实分析和论证呈现在读者面前。《中华民国祭》一书中的每一节都有意思明确的标题,读者可以根据标题对每一节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这有利于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之所在,直接优先选择某些章节阅读。
《中华民国祭》是一本充满思想灵感的回顾和预言之书,将在全球十五亿华人中投下一个思想和感情的震撼弹!这本书的内容关乎中华民国的前途,关乎自由台湾的命运,关乎东亚大陆的未来,甚至关乎国际政治的大变局。
作者行文情感深沉,才华横溢,使人读此书有如欣赏一部理性的史诗,有如倾听思想的暮鼓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