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亏空3000亿 为何成了一笔“糊涂账”?(图)


中国养老金“亏空”将超过3,000亿人民币(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5年11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综合报导)目前,中国养老金出现赤字,惊动大陆工薪阶层,民众都在探究为何自己辛辛苦苦积存的养老金成了一笔“糊涂账”?据2015年中国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2015年养老保险“亏空”将超过3,000亿人民币。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显示,中国32个统计单位数据中,黑龙江去年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透支105亿元,数额居32个统计单位之首。

据报,中国作为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国家,抚养比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逆转。中国目前3.04:1的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到2020年就要下降到2.94:1,2050年将下降到1.3:1。也就是说,30多年后基本就是用1个在职员工缴费供养1个退休人员。这对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构成极大风险。如果继续执行现有养老保险体系,到2029年,累计结余将消耗殆尽。

为什么你的养老金成了一笔“糊涂账”?

据大陆第一财经11月19日发表郭晋晖的文章认为:当前养老保险基金最受诟病之处是在执行中把“统账结合”变为了“统账混合”,与制度初衷相背离,财务上变成了一本“糊涂账”:参保人不知道个人账户与养老金水平有什么关联,政府也不清楚十多年来数万亿的财政补助在多大程度上弥补了转制成本。

“混账”是大陆业内人士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财务运行模式通行的名称。“混账”是指本应该各自独立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却在混合运行。

中国1997年正式确立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模式,它把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结合起来,是一种“部分积累制”的基金模式。“统账结合”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时,两者之间却并没有设立“防火墙”,基金完全是混合管理的。

郭晋晖的文章认为:从现收现付转向部分积累制必然会产生转制成本,国有企业退休老人没有任何缴费就进了制度,本来由国有企业承担的养老金转由养老保险基金负担,政府理应对基金进行补偿。但是,政府并没有这么做。当年养老保险改革本来就是作为国企配套改革措施推出的,国企困难财政没钱,于是,政府采取了提高养老保险费率的办法,让全体参保人来分担转制成本。

由于基金在创立之初就缺了一大块,即使企业以高达20%的费率缴费,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收入仍然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支出,在“混账”管理之下,地方很自然就想到拿个人账户的钱去弥补社会统筹的缺口。

人社部:养老金入市2016年启动 规模或超2万亿

中共人社部发言人李忠2015年10月27日透露,2016年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工作。人社部副部长此前介绍,据大致测算能够用于投资的资金量2万亿左右。按入股市上限比例30%测算,届时将有最多6000亿养老金可进入股市。

邻国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达21%(其中11%为国内股票,10%为海外股票)。

而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造成海外各养老金基金严重缩水的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在股市上的损失。美国最大的加州公共职员退休系统基金(CalPERs),在后来破产的安然能源公司的一家股票投资就高达4千万美元。

中国养老金投资A股,成为当下的一个焦点话题。分析认为,首先,养老金即便入市,也并不意味着就能促进其保值增值。相对于债市而言,股市无疑是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特别是基于中国股市财富回报收益长期为负、财富分配型而非财富分享型的特征,让面临突出支出性贫困的地方养老金入市,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将是没有赢家的游戏。

此外,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股市尚未成熟,乱象丛生,股市和经济状况脱节、上市公司只“圈钱”不分红、投机炒作盛行、老鼠仓内幕交易屡禁不绝,中国的股市犹如一个“赌场”。分析认为,养老金投资股市当然可以,但必须是在一个相对规范的市场里,而不是沦为中国股市里的一个“赌徒”。

在互联网上,很多网民也担心入市养老金会成为“既得利益群体”的“口中之食”。“养老金入市,必遭巨量大小非大小限的围猎,难以全身而退,希望有关部门正确评估风险。”一位网友谏言。

有评论认为,养老金是百姓的安身立命钱,当我们渐渐老去,再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就要依靠这笔钱维持生活。养老金躺在银行里贬值固然可怕,但更可怕是被带到中国股市里“豪赌”几把,百姓的救命钱容不得闪失。

 

本文留言

作者杨天资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