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都急眼了:别让李嘉诚跑了!(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5年09月15日讯】李嘉诚这几日想必有些烦心。商业上面临挑战需要重新布局,而此时,又偏有人追在屁股后面喊抓喊打。
昨日,新华社瞭望智库发表长文《别让李嘉诚跑了》,文章提及,“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这篇署名“罗天昊”的文章,列举案例,试图说明李嘉诚的商业成功,多半是凭借“权力资源”获得的。
这种混杂着对资本家的仇恨的言论,居然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单纯从逻辑上看,这篇文章根本不值反驳:本质上仍是清算资本家的套路:你在我这里赚了钱,就由不得你说走就走。
但在新华社瞭望智库上发表,这篇奇文仍旧引发了不少猜测:上层授意、政策有变等等。
事实上,一篇在智库发表的逻辑和立意都混乱的文章,并不能提供如此复杂的解读。不过让人惊讶的是,新华社瞭望智库已是国家级智库,居然也发表了如此水平的文章。
智库遍地的今天,智囊们的专业性究竟有几何?
一篇不值得过多解读的奇文
其实,在罗天昊所有的文章里,这篇应该不算脑洞最大的。不过由于关注度如此之大,我们还是先看看其中的“亮点”:
“就官方感受而言,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
“三十年来,香港的头面人物不断受到各种‘关照’。香港逐步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豪族,这些大族因为与大陆的关系,在拓展商业势力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他们不仅到大陆投资受到照顾,同时,在某些与权力联系紧密的领域,亦获得了特殊的放行。”
罗天昊在暗示,不,明示李嘉诚商业帝国的崛起得到了权力的提携。这是他通篇的逻辑,因为权力帮助过李嘉诚,所以李嘉诚应该有感恩之心,不能过河拆桥。这话不仅是说给李嘉诚,香港其他豪族想必也不能“说走就走”。
但是问题来了,假如罗天昊关于李嘉诚与权力合作的猜测是真的,那么这种合作要么是合理合法的,要么是有原罪的。若是合理合法的,正如许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会给对方提供各种优惠,那么两厢情愿、互惠互利的合作谈不上谁欠谁。李嘉诚赚到金山银山,那也是受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如何重组、撤资都是个人自由,他人想拦也拦不住。
而如果权力与李嘉诚的合作是带有原罪的,那指控就严重了。关键在于既然是两方合作,就不能只问李嘉诚一方。因为是权力“关照”了李嘉诚和其他香港豪族,那么只揪住被关照者显然说不通,总不能说权力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吧。我们得先问罗天昊有没有证据。如果有证据,建议他直接实名举报。
罗天昊称中国经济正处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以此坐实李嘉诚道义失守、制造恐慌。然而,“不要让李嘉诚跑了”这样气急败坏的嘶吼才是恐慌的真正源头。许多人以此判定李嘉诚撤资的英明。正如一家银行遭遇一场风波,这时候贴一张限制取款的告示,只会刺激储户疯狂挤兑。
中国经济形势真的到了危险的关头吗?我反正相信总理。李克强总理日前表态,中国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看好”,“中国不是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对市场经济有正确认知的人,都不该对李嘉诚的撤资作过多解读。当然,我也不认为罗天昊的这篇文章释放了什么信号,同样没必要反应过度。
只要看一看罗天昊以前开过的脑洞,就知道他并不具备拦住李嘉诚不让他跑的本领。
《罗天昊:中国应引进1亿亚非青年》
“未来,来自亚非的移民,将达到1亿以上,中国将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成为除美国之外,容纳全球性移民最多的国家。鉴于中国的人口结构,女性青年移民,将更受中国欢迎。”
《罗天昊:中国应开征美女税》
“对于美女这种重要的国家战略性资源,应考虑进行相关立法。”
《罗天昊:俄罗斯应主动归还海参崴》
“本次新任国家主席第一站访问海外,也选择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同样需要带回点什么,以慰嗷嗷待哺之国人,当今之计,能否带回海参崴,是考验国家主席访俄成败的最重要标准。”
《罗天昊:鲁迅图像应上人民币》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免费供应》
《罗天昊:中国应劝朝鲜主动割让出海口》
看完这些文章,你觉得罗天昊释放了什么信号?你还觉得他深不可测代表了谁吗?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有时大脑回路比较奇特表达欲却格外旺盛的码字工罢了。
那么,罗天昊是谁?
半路出家的“国师”
以下是罗天昊个人博客中的简介:
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长江商学院原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国家战略、区域与城市竞争。著有《大国诸城》。为国父《建国方略》以来,国内第一本研究国家和城市竞争战略的专著。
注意亮点,继国父《建国方略》以来……比肩国父,这绝对是国师级别的研究员了。
不过蹊跷的是,罗天昊的“国家战略”却并非老本行。罗原名罗建法,查询可发现罗建法在网易的博客,其个人简介为:
曾游历广东知名企业,混水摸不到鱼,遂登彼岸。后为《经理人》高级编辑,《中国新时代》副主编,华尔街电讯专栏作家,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新京报评论员。 天马行空的宽广视野,落叶缤纷中窥知天道的惊人悟性,出色的洞察力和前瞻力,纵横时空的驾驭能力。以博杂,激越,深邃,尖锐为主要风格。致力于商业精神与企业战略的研究。普世主义的倡导者,权谋文化的批判者。呼唤社会变革,鼓吹公平与正义,挥斧钺以扫天下。
知名企业的“混水”摸不到鱼,因此罗就来趟媒体的“混水”。其中,新京报评论员的名头把沸腾(微信:xjb-feiteng)吓到了,询问四周,本报似乎从未有过罗天昊这样一个“国师”级别的评论员。倒是罗曾给本报投稿过几篇评论。
而该博客的内容,几乎全是涉及具体公司的商业评论。
在最近一篇2009年2月的博文下面,有网友留言称,“由此,罗建法现在改名为罗天昊”。
从此,公众视野里的企业战略研究者罗建法消失了,一个国家城市战略研究者罗天昊出现了。
和报社同事交流中,我们似乎无意间得到了更多信息。
2013年,《新京报》曾举办中国青年经济学人评选活动,罗曾通过表达要求希望被选上,但在系统研究其文章后,报社同事觉得此人水平不够资格。罗此后再三请求,并拿出了曾做过长江商学院院长助理的经历来说事。
但不提也罢,当时报社同事调查发现,罗只是在长江商学院公关部门工作过,职责是撰写院里宣传稿件,后被长江商学院开除。
罗天昊本人倒常以“国师”自居。在某智库举办的活动中,罗天昊表示,仅当“国师”不够,还要当“民友”
纵观其博客文章,罗的确有“国师”风范。献策京津冀一体化、献策央企搬出北京等等,建言献策,无所不能。
但罗国师却有些前后不一。比如,5月份,罗还撰写文章称,“中国仍需遥望美国一百年”,两个月之后,又直接宣布“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一年前,他还在博客宣称“又招安了,李嘉诚不用跑了”,一年后,却又呼吁,“别让李嘉诚跑了”,前后矛盾,让人怀疑其分析是否靠谱。
智库无智?
客观来说,尽管罗天昊的过往经历部分夸大,部分文章水平不堪,但其博客中有一些文章说法仍有道理。这也是国内一些媒体愿意刊发的原因。
但“李嘉诚”一文太过荒谬,稍微负责的媒体评论版都不太愿意刊发这种文章。
然而,这种文章却堂而皇之登上了智库。智库,强调对社会现实和未来趋势的专业解读能力,唯有真正专业,才能符合“智库”之谓。可以说,智库的选择标准,按道理是应该高于大众媒体的。这也是我们习惯将高端智库人才戏称为“国师”的原因。
罗天昊此文折射出智库在选择人才和文章上的拙劣与不专业。罗天昊的文章和学识水准,恐怕难以担得起“国师”的称谓。这样一篇文章,却登在智库上供领导高管为决策参考,设想一下,我们所要面对的决策,如果是参考了这样一篇文章,那才是公共领域的大灾难。
我们愿意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半路出家和科班出身没有什么不同。但单纯从这篇文章来说,恐怕罗天昊是难符智库和国师之谓的。但悲哀的是,如今罗天昊已然活跃在国内智库一线。网上可搜索到大量其赴各地出谋划策的消息,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佛山提出“佛山模式是唯一”。
近年来,智库遍地兴起,不仅媒体做智库,研究机构也做智库,国家机构做智库,民间组织也要成立智囊团,从国家级、省级到市级,几乎遍地都是智库专家们。
早已有质疑声,这些智囊团多打着智力牌,以“决策参考”的名义高价兜售劣质言论。沸腾君(微信:xjb-feiteng)有朋友服务于某市级智库单位,所雇佣的写手竟然是通过网络寻找大学生兼职。一个兼职的大学生来为行业和政府决策作出分析参考,国内智库的粗制滥造可见一斑。
罗天昊虽然并非瞭望智库的专职写手,但智库应对文章和写作者有筛选能力。并非所有挂着民族国家战略羊头的文章都值得转载,也并非每个头衔吓人的国师,都能指点江山。辨别优劣和真伪,应是智库的基础能力。
而罗天昊此文,吹破了智库身上的一层泡沫。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