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朴的淮阳泥泥狗(图)
淮阳太昊陵泥泥狗
淮阳太昊陵泥泥狗是祖传技艺,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它的造型有飞禽、走兽、玩具等,统称泥泥狗。它取材广泛,造型美观又古朴淳厚。
它的外观特色在于,涂色全为黑底,然后再用黄、红、白、绿、粉红五色,绘以点线结构图案,既有楚漆器文化的格调,又有方格纹古陶、绳纹的画法。每个泥塑都有孔可吹,其声鸣鸣,深受群众的喜爱。
泥泥狗传说
你知道泥泥狗是怎么来的吗?关于泥泥狗有一则民间传说。
据说源于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在伏羲生活的时代,人烟稀少。一日天塌地陷,一场凶恶的洪水过后,人类濒临灭绝,由于白龟的相救,伏羲女娲兄妹才存活下来。这时,人们已经从氏族间的血缘乱婚,过渡到由伏羲定制的向异性对偶婚制度。
一天晚上,伏羲仿佛听到白龟说:“伏羲,女娲,天地为证,我为媒,你们兄妹二人成婚吧!”为了繁衍人类,伏羲女娲兄妹决定从昆仑山上推下两扇石磨,如果石墨和在一起,他们就成为夫妻,否则仍为兄妹。结果,石墨在山下合在一块了,于是他们便结为了夫妻。
婚后,女娲嫌生育太慢,就抟土捏泥人,干了以后,泥人就活了。到了阴天下雨时,来不及把泥人往屋里搬,就用扫帚扫,于是就出现了瘸子、瞎子等残疾人士。因为是泥捏的,所以人一出汗就会有灰。因此,人称伏羲为人祖爷,女娲为人祖奶奶。据说,捏泥泥狗便由此而来。而泥泥狗中的“昆仑滚磨”和“草帽老虎”就是反映了伏羲女娲兄妹滚磨成婚,因害羞而以草帽遮面这一神话传说。
“泥泥狗”的造型
淮阳“泥泥狗”的造型纯朴,色彩艳丽,以黑色垫底,周身施以五彩纹饰,其造型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四种:
一、原生型:此类型的造型特点是比较具体的,基本上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如鱼、蛙、鹰等。
二、互渗型:此类型的构成方式极为抽象,组合结构是虚幻的,本身也没有准确的称谓,如“十大象”等。
三、精灵型:此种类型更接近于远古时期人类的图腾崇拜意识流。因此,许多造型与《山海经》记载的许多图腾形象不谋而合,如人面猴、人面鱼、人头狗、草帽老虎等。
四、现代型:这种类型大致产生于五十年代后期。其造型特点生动,但塑造手法、形式构思均失去了传统民间艺人在特定观念下,所必须具有的群体共识原则。反而是我行我素地进行创作,甚至还出现了白底彩绘类似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彩绘手法,所以,这种泥玩并不能代表淮阳泥玩的主流。
专家学者认为,“泥泥狗”反映了远古社会氏族部落图腾和生活现象的各种造型。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又罕见的民间艺术,“泥泥狗”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折射出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之间互相渗透的血缘关系,可谓“真图腾”“活化石”,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
在河南省淮阳县的陈楼、金庄等十多个村庄,村民祖祖辈辈都有做“泥泥狗”的传统,每年春节前后尤其是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的太昊陵庙会期间,村民们纷纷提篮摆摊到庙会上叫卖,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