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最伤肾脏的饮食习惯(图)
众所周知,“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却往往忽略了人体内十分重要,负责排泄废物和毒素的肾脏也是一个安静的器官,平时可能没有症状,也不觉得身体特别不舒服,等到感觉有异状时,经常是末期肾脏病变(ESRD),又称做尿毒症(Uremia),从此必须洗肾度过下半生了。
生活中很多损害肾脏健康的因素都和饮食有关,也就是说,其实,有许多人的肾脏疾病都是不知不觉“吃”出来的,以下为您盘点最伤肾脏的饮食习惯:
1.随意吃药
人体内产生的很多“垃圾”,都是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包括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也是。因滥用药物而导致肾损害的病例,近年来屡见不鲜,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包括长期的消炎止痛药、抗生素、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和一些复方感冒药。
肾损害表现的症状为:乏力、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关节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和无菌性脓尿等,有的直接会引起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综合症,重者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感冒发烧患者不应随意吃药,应在医生诊治后正确服用,没有确诊为发热感染性感冒的病人,也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药物,尤其是肾功能不佳,及已患有慢性肾脏者更要谨慎用药。
服用某些中草药(包括中成药)也可引起肾功能损害,包括:雷公藤、关木通、牵牛子、苍耳子、罂粟壳、生草乌、使君子、青木香、广防己等,其中雷公藤导致的肾损害最大,其次是关木通。此外,长期服用某些抗肿瘤化疗药物、中成减肥药、女用避孕药物等,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肾损害。
2.蛋白质过量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高蛋白食物并非吃得越多越好,均衡饮食已足够补充每天所需的蛋白质,但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经常大鱼大肉,往往导致蛋白质摄取过量。
蛋白质并不仅限于鸡蛋、牛奶,各种肉类、豆类、海鲜都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蛋白质在代谢后,产生酸性代谢物需要靠肾脏来调节,所以长期摄入高蛋白会使肾脏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体内血尿酸浓度升高,引发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升高对肾脏的毒性非常大,很容易造成肾小管和肾间质发生病变,进一步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肾功能已损伤者务必咨询肾脏科医生,对于蛋白质的摄取更要严格控制,并在营养科医师的指导下规划食谱。
3.饮食太咸、太甜、太油
人体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的,加上盐中的钠会让人体的水分不易排出,更加重肾脏的负担。
饮食过咸,还容易引发高血压,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进而诱发肾病。日常生活中应坚持少盐饮食,建议每天摄入盐量在6克以内,较为适宜。尤其某些零食盐分含量过高,例如:炸薯片、方便面等,会让人不知不觉吸收过量的盐分,不可不慎。
而吃得太甜、太油,除了加重肾脏负担以外,还会引发肥胖。肥胖会导致肾脏的脂肪含量增加、重量增加、体积增大、肾小球肥大,还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引发糖尿病。
4.常喝老火汤
冬天吃饭时来碗热呼呼的老火汤(煲汤),最是享受,老火汤通常都加了不少肉类去煲上数小时。长时间熬煮,使大量嘌呤溶解到肉汤中,经常喝嘌呤过高的老火汤会造成尿酸在血液中堆积,尿酸含量升高容易导致痛风,并使肾脏受损。
进食大量海鲜、啤酒也是伤肾的坏习惯,因为海鲜中富含的一些成分在啤酒作用下,会大大提高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诱发痛风和痛风性肾病。
5.暴饮暴食
现代人外食、聚餐机会很多,“吃到饱”的餐厅生意极佳,面对满桌佳肴吃得尽兴,常会吃下过量美食,而摄入的食物最终都会产生废物——尿酸、尿素氮等,这些废物大多经过肾脏排出,暴饮暴食必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6.饮水过少
“多喝水”是养生法宝,人体每天需要至少2,000CC的水分来维持机体运作,喝足量的水可以稀释尿液,保护肾脏,有利于充分排出废物和毒素。如果长时间饮水不足,尿量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毒素浓度就会增加而致病,肾结石、肾积水等疾病都和长时间不喝水有密切的关系。
7.酒后喝浓茶
“酒后喝浓茶”可解酒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因为茶叶中的茶碱虽可以较快地影响肾脏,发挥利尿作用,但此时酒精还来不及再分解,就从肾脏排出,使肾脏受到大量乙醇的刺激,不但解酒无效,还会造成肾功能的损伤。
8.过度喝饮料
肾脏是调节人体内酸碱度的主要器官,长期过度摄取软饮料和运动饮料(多为高度酸性),会给肾脏带来负担,间接损伤肾脏。
9.吃过于松软的面包
口感松软可口的面包、糕点中,有一种食品添加剂──溴酸钾,它能赋予烤制食品所必需的面筋强度和弹性,但是过量食用却会损害人的肾脏、血液、中枢神经,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致癌物质,选购面包时要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