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两大书法家之生平轶事(图)


王羲之于书法艺术上取得莫大成就。(图片来源:公用领域)

一、东床坦腹

东晋知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生性豪放、看待事情坦率淡然。王羲之于年少时,面对自己的婚姻大事亦是如此。

《世说新语‧雅量》中记载的“东床快婿”之事,就让后人见识到王羲之的自然习性,他也因此而获得未来丈人的青睐。

太尉郗鉴的女儿郗璿温柔娴雅,知书达礼。郗鉴欲为出色的女儿挑选一位绝佳快婿,因此派出门生阮裕到宰相王导家去为女儿挑选女婿。众多的王公贵族听闻此消息,无不卯足了劲,费心打扮,殷切盼望能够雀屏中选,获得佳人。在一群公子们中,唯独王羲之表现得毫不在意。他不似他人刻意装扮仪容,也不似旁人异常注意姿态,他反而一个人悠哉地袒露肚腹,躺卧于东床上,丝毫不在意太尉选婿一事。

阮裕事后将自己观察到的状况告知予郗鉴,郗鉴一听,相当欣赏这位公子任性率真、胸襟豁达的性格,知道是王羲之后,便将郗璿嫁给了王羲之。

二、王献之练字三缸水,王夫人评语

王羲之于书法艺术上取得莫大成就,他第七位儿子王献之于书法上亦有出色成绩,与父亲并称为“二王”。

据《书断》中记载,王献之五六岁时开始学习书法,有一次,王羲之潜藏于王献之的后头欲抽走他的笔,不料王献之将笔握得很稳固,王羲之无法将笔抽离。王羲之见了,不禁叹道:“这个孩子日后当享有大名。”

有次,王羲之写了“山海经”三个字,让王献之模仿练习。王献之得到父亲的字后,就天天努力练习写这三个字。但是他一直写不好,练三个字整整练了三年,光研磨就用去三大缸水,他每天在门前小溪里洗笔,小溪里的水都变成了黑墨。

有一天,王献之拿着写好的三个字让父亲看,王羲之一看,发觉“海”字缺一点,就随手拿笔添上。王献之随后又拿给母亲郗璿看,郗璿也是一名才女,她在看过之后,即于“海”字的一点上用笔圈画,并且写上评语:“吾儿练字三缸水,唯有一点儿像羲之。”

郗璿圈的那个点,正是王羲之添加上去的。王献之见了,日后更加勤奋、努力练字。

三、父子合书“鹅池”

在书法史上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兰亭(浙江绍兴西南处)一挥而就的。凡是游览过兰亭的人,都知道兰亭里有一潭碧池叫“鹅池”。

“鹅池”的面积不大,但在兰亭里却具备画龙点睛之处。一池碧水与周围的假山奇花异石相互辉映,加上有惹人喜爱的大肥白鹅,景静物动,生机盎然,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池不在深,有鹅则名”。鹅池旁边有个三角形的小碑亭,石碑上雕刻着灵气飞动的两个字:鹅池。相传这两个字由“二王”所写。“鹅”字为王羲之所书,而“池”字为王献之所书。据说,爱鹅、爱这引发他书法灵感的鹅池的王羲之,有一天请来一位著名的刻匠,准备为他的鹅池石刻“鹅池”两大字。正当王羲之在凝神秉气观察鹅许久之后,突获灵感,即提笔要写下“鹅池”两字。在他畅快写下“鹅”字,要再提笔写下“池”字时,书僮禀报刻匠已到。好礼的王羲之顾不得提笔再写,赶忙前去迎接刻匠。

这时,站在一旁观看王羲之书写的王献之,见到父亲离开,不禁手痒,他随手提笔,在“鹅”字下面添了个“池”字。

不一会,王羲之带着刻匠回到池旁,他发现纸上多了一个“池”字,他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连声说“好”。就这样,父子共书,名匠雕刻,千古绝唱的“鹅池”石碑就诞生了。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