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是如何拯救大英帝国的?(组图)
重写历史的瞬间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70年前结束了。盟军在艰苦奋战中最后取得了胜利,战胜了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回顾历史,从纯军事战略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战争的进程在很多时刻发生急转直下的变化。在那一个个瞬间,历史很可能有另外的发展走向,但是因为一些至今仍然令人不解的原因却走向了今天的结局。让我们回顾一下其中一个关键的时机。

“闪电战”发明人

海因茨-古德里安,德国陆军一级上将,纳粹德国装甲兵之父,德国“闪电战”(Blitzkrieg)创始人。他的军事著作直到今天,仍然是美国西点军校、德国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必修课使用的书籍。


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将

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公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人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都必须归功于这个人。因为在那时,单是以各方兵力和装备的对比来看,德国并不足以取胜任何一个欧洲强国,只是因为成功运用了高速坦克战(即“闪电战”)的战术,才使得德国人的胜利显得如此辉煌。

古德里安发明“闪电战”的核心就是利用机械化部队的高速攻击力,给敌人制造震撼,在不知所措中彻底击溃敌人的防线。而紧随其后的陆军步兵就是围捕消灭包围圈里的敌人。

波兰两周投降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进行突袭。和隆美尔将军一样,古德里安不喜欢在指挥部里呆着,他喜欢冲到前线直接指挥。这样,他可以及时掌握多变的战况及有利战机,用无线电与军部及各师师长联系,并下达命令。不到两周,战术老旧的波兰人陷入重围,很快就投降了。


波兰骑兵英勇抵抗德国坦克部队入侵

战斗在最前线的德国指挥官们,对德国机械化部队能够取得震惊世人的成就归功于以下几个因素:一、自己军事指挥官的卓越的领导和智慧才能;二、前线指挥得到的是“战斗目标”,而不是具体的“行动目标”。每一个坦克智指挥官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间发起进攻,如何发起进攻,这样最大化的发挥了每一个前线军官的才智;三、无线电通讯使得各个作战坦克群可以互相协调,即时通报战况,互相掩护和支援。

“我没有时间接受你们投降”

1940年5月10日德国开始发动针对法国和荷兰、比利时的战争。从开战到法国投降只用了七个星期。


二战法国投降后德军在凯旋门行军

古德里安参加法国战役, 他又一次担任了攻击先锋。他支持曼斯泰因的建议,放弃第一次世界大战那种正面和英法联军冲突的战略,而将主要攻势移至南翼的阿登山地——通常被认为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地区。他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冲破法军防线,也实质性的导致英法联军被切成两半。然后开始了他的“冲向海边”的快速进军。

古德里安的进攻速度不仅令对手,甚至令他的上级和希特勒都胆战心惊。由于他高速的冲锋,德军最高指挥部下令让他停止进攻,因为古德里安冲得太快,打乱了德军最高指挥部原来对法国作战的部署。

这时,古德里安耍了个小计谋。他向在德军最高指挥部申请进行“侦察任务”的许可。德军最高指挥部和希特勒同意他进行侦查。古德里安却立刻把手下所有的机械化师全部投入了“侦察任务”。


德军坦克冲破色当防线

在渡过马斯河后,他就不再将坦克当自行火炮使用,而是尽可能地发挥高速向深远地区运动,从色当直到滨海的阿布维尔、 格拉夫林, 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把北部法兰西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口袋。在全速冲锋的进程中,无数法国士兵举着枪来向古德里安的坦克兵投降。古德里安在装甲车中向这些法国兵高喊:“我没有时间接受你们投降,把枪放下,把道路给我让开!”

古德里安还打破了现代战争史上的进攻速度纪录,就是在不到六天的时间里他的装甲军长驱直入四百多公里,即横贯法国,将坦克开到了大西洋岸边。古德里安把盟军从法德边境赶到了敦克尔克海港。在整个人类史上,只有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的蒙古骑兵和美国内战时期的薛尔曼曾经有过同样纪录。

历史改写的时刻

1940年5月20日,敦克尔克,超过二十万英军和十四万法军被德国机械化部队赶到敦克尔克。隆迈尔的先头部队在古德里安的带领下,已经冲到了距离英法联军不到三十公里的地方。英法联军这时溃不成军,他们都能听到德军坦克的发动机声音。此时,只要古德里安的部队继续冲锋,三十万英法联军只有投降,否则就会被全歼。

当时的世界格局是对希特勒德国绝对有利的。

美国仍然中立,并且源源不断通过第三国西班牙向德国出口机械润滑油。直到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之前,德国94%的机械润滑油是有美国提供的!美国这时的军队总数在全世界排名第29,军队数量不及罗马尼亚。

苏联因为在1939年和纳粹德国瓜分了波兰后,和德国签署了苏德条约。根据苏德条约,苏联向德国出口石油、煤炭和谷物。而德国向苏联输出先进的军事技术。此时,斯大林沉沁在苏共党内的大清洗中,个人绝对权威的膨胀使他对国际局势丧失了清醒的认识。苏联根本没有想要和德国发生战争。

希特勒身边有个“佞臣”——空军元帅戈林。希特勒称戈林是个“花花公子”,因为戈林有好几个女朋友。戈林这个空军元帅在二战初期没有建立任何战功。所有的聚光的都落在隆迈尔和古德里安将军身上。戈林在希特勒耳边经常吹风说他手下的空军可以实施跨越英吉利海峡的轰炸任务,根本不需要隆迈尔渡海入侵英国本土,只要靠他的空军就可以把英国摆平。

从后来曝光的英国、波兰国家档案显示,一些西方军事历史学家也认同,希特勒从1933年到1939年一直在和英国谋求一种“和平共存”。甚至在战争爆发后,他一直抱有一种神经质的幻想,认为英国政府,尤其是丘吉尔会认同他的看法,会认同德意志民族统治世界。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战争已经发展到这一步,根本不可能通过任何所谓的和平手段来解决西部战线的问题。

英国此时虽然有一个强硬的领袖丘吉尔上台,但是英国这个国家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整个国家无论从军需生产还是征兵训练都没有进入战争状态。被围困在敦克尔克的那二十万英军就是最有经验和装备最好的英国部队了。如果此时隆迈尔的军队全力冲上去,英国就会损失掉所有可以保卫英伦三岛的部队。丘吉尔除了投降,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选择,因为美国那时也是不愿意被拉入属于欧洲的冲突中来。尽管罗斯福本人急切地想要参战,但那时美国国会和美国民众一致反战情绪高涨。

但是,此时的希特勒下令,停止向敦克尔克进攻。缺乏军用浅滩登陆艇的英国海军向老百姓请求,要来了几百艘民用小船。从1940年5月26日到6月4日期间,这些民用小船昼夜不停地把三十几万英法联军从敦克尔克撤回了英国本土。尽管希特勒恢复了轰炸,但是却没有动用把盟军围得水泄不通的坦克部队。


敦克尔克大撤退

时至今日,历史学家仍然无法理解希特勒为什么没有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消灭英国最后的那点军队,并且在士气上彻底打垮大英帝国。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就连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在二战后也一直对采访他的人说,“如果不是希特勒神经质的错误决定,敦克尔克的结果会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人类历史的今天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无人能解释,但是的确是希特勒自己的战略决策保全了危在旦夕的大英帝国。

本文留言

作者肖云鹏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