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42万亿投资,是馅饼还是陷阱?(图)

【看中国2015年05月07日讯】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据了解,《规划》除明确区域整体定位及三省市定位以外,还将确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既有顶层设计纲要,也有实施方案细则和路线图。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


42万亿的巨额投资,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网络图片)

42万亿可不是一个小数字,钱从哪里来?又投向何方?未来将产生什么后果?如此庞大的投资盛宴,谁唱主角?谁获暴利?上一轮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催生了一系列不堪一击的政绩工程,也助长了全国各地疯狂的腐败,留下了一大堆理不清还不清的债务。包括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全球最高最多的摩天大楼,以及世界上收费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

京津冀地区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人,占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2.3%,占13.7亿总人口的8%。42万亿意味着每年7万亿的投资!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3%。鉴于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十年内始终维持在GDP增速的两倍左右,今后五年GDP增速预计是6.5%左右,按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来计算,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57.6万亿元,7万亿投资将占总投资的12.2%。

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出钱,京津冀协同发展42万亿投资不可能还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出钱,因为连续多年的无节制投资,地方政府早己负债累累,尽管借助房地产炒高地价,让地方政府不劳而获,但随着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实体经济乃至服务业遭受重创。即使是财力丰厚的北京,也不可能筹措如此之多的钱来用于新一轮投资。

过去十多年来,地方政府从银行、债市和影子贷款机构借了数量庞大的债务,用于回报不多或收益不佳的重大项目或形象工程。据相关项目审计的国际会计事务所坦承,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贷款无法收回。那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银行和各级政府会留下巨大的债务窟窿,谁来填补这个窟窿?中央财政是否愿意为之买单?

中国国家发改委一伤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3年政府的无效投资造成6.8万亿美元的浪费。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09至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2.46万亿元增加到44.71万亿元,5年累计固定投资161万亿元,但有42万亿被浪费掉了。也就是说,在这5年的时间里,平均有26.1%的固定资产投资被浪费掉了!报告指出,近5年来,闲置楼房林立的“鬼城”、被遗弃的高速公路和已经关闭的炼钢工厂等遍布全国各地,而这些政府刺激政策和过度施工建设的恶果,正是42万亿元的投资如泥牛入海的体现。即大量的投资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蒸发了!

2014年底,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的管理意见》(即43号文件),文件中除了规范地方债的发放等规则以外,还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债务切割,即中央政府不对地方债务兜底,中央试图避免当地方债偿还爆发危机时,逼迫中央政府对债务兜底从而把地方债务转化为中央政府债务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地方政府之前对中央政府的依赖也失去了。现在商业银行正为债务问题焦头乱额,再为42万亿背书无异于再来一次自杀。

42万亿投资,最终可能会盯上民间资金,特别是通过搞活资本市场,向亢奋中的股民融资。中国股市自创立以来,就肩负着为政府融资的“重要使命”,一旦股市融资成功,财政再出一点,商业银行再贷一点,42万亿投资就有了。

2008年推出的经济刺激,伴随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2009年M2同比增长27%。42万亿的投资盛宴,势必会有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尽管中央一再重申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为了超大规模的投资盛宴,调整货币政策完全有可能。过去只要经济下滑,政府就开动机器大印钞票,降准降息货币宽松一揽子计划所产生的后遗症很多年都无法治愈。

42万亿投资投向哪里?新闻报道说,主要是京津冀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供暖、供煤气或天然气,及土地平整,俗称的七通一平,尤以交通优先,铁路、公路、港口优先投资。每年7万亿的投资,意味着在京津冀地区这块面积仅有全国2.3%的国土上,将投入全国10%以上的固定资产,其他地方只好流口水了。

经济失衡是过去数十年来的发展常态,无论是搞特区,还是建开发区,各路资本都涌向了东南沿海地区,导致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人口不断向东南沿海城市涌入,打造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特大城市。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出台,将进一步刺激资本向特大城市集中,进一步拉大东西部发展差距,使北京城里的千万北漂更没有意愿再回到故乡。

空头大师查诺斯警告,中国用投资支撑的发展无疑将面临困境,查诺斯并不理会中国的GDP增长。他认为:“经济活动不等于创造财富。你如果盖一座桥,然后这座桥每隔5年就要塌一次或拆一次,于是你每过五年就要盖同一座桥,这能转化成为很多很多GDP增长数字,但显然不会增加国民的福祉。”

靠货币注水的GDP对中国经济乃至国人来说,现在仅仅体现在货币贬值和房价上涨等方面,而对资源的掠夺、对环境的破坏、对贪腐的纵容、对公平的践踏、对弱者的蔑视、对野蛮的赞美,牺牲的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子孙后代的福祉。频频曝光的大案要案也告诉人们,权贵转移到境外的资金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力,无论大官小官大富小富在拚命掏空中国的同时,都在纷纷向境外转移资金转移财产。

世界上,并非只有中国在政府主导的投资上毫无节制,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50和60年代的前苏联、60和70年代的巴西、80年代的日本,都曾出现过靠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最终,这些国家都陷入了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之中。如今42万亿的操刀者,或许高估了这场投资盛宴的美好预期,也忽略了全民要为之付出的惨重代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蔡慎坤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