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井然】清明时节雨纷纷(图)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公历的四月五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清明又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其实,作为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节,不但体现了一年中清明前后的物候和时令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而且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还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纪念意义。而在二十四节气中,演变为节日的也只有清明。
 
从历史上看,清明节不仅标志农时,还是中国民间娱乐、保健、纪念、祭祀和植树的传统节日。
 
标志农时: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而中国历史上的各种节日大都出自于农耕文化传统,一年的四时八节都和农事、农时和农耕生活相关,传统清明节便是其中之一。“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麦长三节”,“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等农谚,都显示了这一节气的气候特点,提醒耕作者及时“浸种耕种”,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
 
踏青嬉戏:自古人们就有清明这天或效仿周公曲水流觞,或踏青迎春,或嬉戏玩耍的习俗。清明时节,四野如市,踏青野游的人们往往在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抵暮而归。宋人吴唯信在《苏堤清明记事》中描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此外,清明节还流行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打马球等娱乐习俗。
 
保健养生: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人的机体也是如此。所以建议在清明时节,人们应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而且,“洁齐清明”的本身就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如今的清明节,已经是“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一个节日了。所以,也继承了上巳节在水边修整、兰汤沐浴的习俗。
 
寒食纪念:寒食节本来应该在上一年冬至之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后来,因为两者日子相近,人们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成为清明的一个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祭祀扫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人们在追思先人、感恩父母的同时,增进对家庭的尊崇和对血脉亲情的认同。清明节带子女扫墓祭祖的传统已经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植树插柳: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所以,清明节也被人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另外,古时清明节还有插柳的风俗和祭祀活动,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植树插柳也成为节日中的重要习俗之一。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