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调理妙手治未病(组图)


网络撷图

经络调理是中医“上工治未病”思想最契合的诠释途径。但大众普遍认为,经络看不到、摸不着,神秘而玄妙。经络到底是什么?经络调理是如何对人的整体进行协调的呢?效果怎样?如何评价呢?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平教授指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中医各科的诊断和治疗,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都是以经络理论为依据的。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经络在实践运用中主要包括针灸、按摩和药物治疗。以针灸为例,通过针灸刺激穴位,激发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因此大多按照病位症状归经,采用循经取穴的方法进行调理与治疗。经络调理在预防保健方面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古今把足三里称为防病治病的保健强壮穴,作为一般强壮施穴,还可取中脘、关元穴;灸风门穴,可预防感冒;灸足三里、悬钟穴,可预防中风等。

徐教授介绍,中医中药讲究的是和谐,主张天人合一,中医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子午流注是古代中医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简单地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时辰在变,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保健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网络撷图

从亥时开始(21时)到翌日寅时结束(5时),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在此期间,人应该享受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快又结实;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辰时(7时至9时)、午时(11时至13时)、戌时(19时至21时)有利于人体消化,适宜进食三餐,三餐欠规律或不定时,会使人体循环和代谢进入无序状态,容易得病,如不能纠正,医与药都将无能为力。

当下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阳气升发,气机条达,宜养阳养肝、舒展肢体、放松心情,也是经络调理的大好时机。徐教授认为,每个人应结合个体虚实寒热、既往患病史、家族疾病史、心理状态等具体情况,经过循经体查等辨证步骤,采纳适宜自身的调理项目。譬如湿热、风寒、瘀阻或气血不足的人群可通过循经通络方法,以艾灸、火罐、熏洗进行经络调理,以调畅经脉,促进气血运行。

古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经络调理就是运用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和方法开展保健养生,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改善亚健康状态,促进疾病康复的好方法。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